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 借力生态新走廊

作者:王其伦 来源:贵州日报
2016-03-30 19:57:00

  春节刚过,遵义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重庆,就承接上海对口帮扶、深化遵渝合作,借“上海之海出海开放”,搭乘中新政府间第三轮合作项目、渝新欧等“快车”平台,与各界广泛交流、洽谈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构建内陆沿海开放合作通道。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省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战略对接和规划衔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省发改委2014年7月的一份报告提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把贵州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的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探索长江上游内陆地区城镇化发展有效路径。

  融入长江经济带,我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释放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我省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其中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

  近年来,我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优先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环保项目,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着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截至2015年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

  融入长江经济带,我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政策措施。

  目前,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实现通关一体化。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共建黄金旅游区域。我省将争取中央支持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

  融入长江经济带,通道建设是重点,我省大力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强化节点衔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我省加快连接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和主要港口的通道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经贵州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通道建设,打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经贵州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快捷通道。

  乌江是我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载体。早在2014年,我省就启动水运建设大会战。历经数年航道改造,乌江即将实现复航,将于近期迎来复航前的首次试航。

  乌江航道升级工程完工后,总通过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重庆的货物可通过乌江直达黔中经济区。而贵阳的货物走水路运输出口,每吨运输成本将比目前的铁路运输方式节省近30元。

  在前不久召开的乌江航道复航工作会议上,开磷集团、瓮福集团、遵义铝厂等企业代表表示,乌江复航后,可通过“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方式来运输产品和原料,将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此外,随着沪昆高铁的开通,我省与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长江经济带省市的联系更加密切。我省还与湖南签署协议共建中西部首个“高铁经济带”,今年将进一步加快黔湘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

  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为契机,我省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力推进“17”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将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融入长江经济带,我省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桐梓:区域合作走新路

  本报记者 王其伦 通讯员 蒋隆荣

  “春节以来,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生产。”3月9日,桐梓县娄山关高新区(重庆工业园)的世界500强企业伍尔特电子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来自重庆的伍尔特以生产电子元器件、线路板、通讯器材变压器等为主,2012年落户桐梓,年产值达600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主动融入,攀“高”求“新”,与山城重庆一衣带水、山水相连的桐梓,早在8年前崇遵高速开通之际,就唱响了融入黔渝区域合作的前奏。伍尔特只是落户桐梓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来自重庆、成都、上海、湖南、湖北等地的汽摩、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业企业落户桐梓的就达15家,钛及钛加工新型材料产业企业2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企业2家,大健康绿色食品产业和工业领域商贸服务业企业11家。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快,桐梓县引进的遵宝钛业、赤天化桐梓化工、桐梓火电厂、金兰伟明铝业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近年来,伴随全球500强企业、全球前三的软件开发企业甲骨文(贵州)OAEC人才产业基地、中国智慧水务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华唐呼叫服务外包等大数据产业落户桐梓,以及“众创空间”和“绿智园区”建设,桐梓县正以大数据支撑向重庆挺进,拓宽了工业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该县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的进程,成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又一注脚。

  走在桐梓县城街头,随处可见“渝”字车牌的轿车,随处可听到乡音浓重的巴蜀人。每到炎热的夏季或者周末,驾车“回”桐梓避暑,已成为不少重庆市民的习惯,“城市候鸟”已成为重庆人在桐梓乡村旅馆栖息的代名词。

  “山也美,水也美,看我夜郎山水美;古也美,今也美,从古至今传承着夜郎美。”来自重庆北碚区的韩正乾登上夜郎镇铧尖山古炮遗址时说。前几天的春光明媚,桐梓县各景区住宿、餐饮爆满,单日接待量超过接待上限。

  2月23日,桐梓县与成都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将对桐梓县部分景区进行4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打造。

  近年来,桐梓连续举办乡村旅游节,到重庆、成都等都市开展系列旅游推介活动,仅去年就引进旅游项目22个,签约资金504亿元,开工建设黄石公园、柏芷山、小西湖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杉坪景区“黔北花海”成为旅游新亮点。

  推动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四个轮子”一起转,桐梓县在主动融入重庆中,蓄势发力,登高一跳。

  通关一体化助力贵州外向型经济 ——访贵州检验检疫局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孙永泉

  本报记者 吴 琳

  2015年8月,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宁波、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了出口通关一体化模式。标志着以“通报、通检、通放”为基础、以“出口直放、进口直通”为主要内容的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新模式全面实施。

  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新模式推行已有半年多,为贵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哪些新动力?记者专访了贵州检验检疫局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孙永泉。

  “最直观的成效就是降低了口岸查验比例,大大地提高货物申报、放行速度,从而节省了企业的成本。”孙永泉说。

  他以贵州湄潭福泰茶业有限公司为例,详细讲解了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后,申报通关手续的变化。

  “湄潭福泰茶业有限公司过去为出口茶叶检验检疫,公司产品在贵州完成检验检疫后,还要向口岸检疫机构申报,经口岸查验后才能通关。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模式实施后,这家公司作为B级诚信企业,可以申请实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公司只需要向遵义检验检疫局提交申报,茶叶在遵义完成检验检疫工作后,即可直接签发通关单,无需再向上海、宁波等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孙永泉告诉记者,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是指通过优化检验检疫工作流程,以通报、通检、通放为基础,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进出口货物实施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出口直放,是指符合条件的货物,经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直接放行。进口直通,是指企业可以选择在口岸或目的地报检,货物直接运至目的地实施检验检疫。

  “通过实施无纸化申报,“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制度,“申报放行、验证放行、抽样放行、监管放行”4种放行模式和通关单无纸化制度,可降低30%的口岸查验比例,大大地提高货物申报、放行速度。”孙永泉说。

  据统计,长江经济带12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启动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模式至今,贵州省263家B级及以上的进出口企业,出口277批次货值7317.25万美元货物,节省526.3个工作日,成本节约21万余元人民币。进口117批次货值2631.12万美元货物,节省222.3个工作日,成本节约8.8万余元人民币。

  “长江经济带12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模式,同时,贵州检验检疫局也在全省6个市州分支机构实施省内业务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孙永泉说。

  黄金水道再现繁华

  本报记者 成嘉廷

  “笛——”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客船缓缓启动,两旁漾开一道道波纹。

  这里是乌江中下游的山城——思南。思南县洪达船队队长王守刚驾驶着客船,从县城向大溪口码头驶去。这条线路,共有客船12艘,平均运力50人以上。

  “乌江曾是重要的航道,川盐、布匹等沿乌江入黔,桐油、生漆、茶油等山货又顺江而下进入中原。”这个年近半百的土家汉子是个“老船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乌江上,从13岁开始跑船,今年已是第34个年头。

  铜仁古时因水而兴,乌江中下游的思南、沿河等县曾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甚是繁华。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乌江水运日渐没落。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也对乌江航运带来重要影响。以思南为例,全县客运船只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数百艘锐减到去年的38艘,货运船只仅12艘。

  加快推进乌江航道复航,成为铜仁乃至我省利用乌江加快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载体。

  2010年,乌江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高等级航道网,成为长江黄金水道的一部分。我省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运建设三年大会战。

  2011年,思南争取投资850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乌江航道思南段整治工程,并于2012年4月全面完工。建设500吨级码头一个,小码头、停靠点8个,并按四级航道标准整治了28公里的航道,配套建设了航标、助导航支持保障系统等设施。

  去年12月31日,乌江思林水电站通航设施带船调试成功。按计划,思林电站通航设施将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预计其下游的沙沱水电站升船机也将达到试运行条件,其上游的构皮滩水电站升船机也将完成土建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在乌江正式复航前夕,为乌江航道量身打造的500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船,将于最近迎来在乌江航道上的首次试航。

  乌江是贵州母亲河,中下游流经铜仁西部的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等县。近年来,铜仁市审时度势,打破空间限制,围绕乌江做文章。

  多年前,该市提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就包括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2012年提出“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其中包括打造“乌江生态经济走廊”,该市还积极推动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

  乌江航道全面通航,将给铜仁特别是西部5县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各区县抢抓机遇,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

  思南重拾船舶制造业这张省内仅有的“王牌”,加快对兴黔船业有限公司进行搬迁改造,力争把思南打造成全省最强船舶制造基地。乌江流经我省的最后一个县——沿河自治县,立足于变“边缘”为“前沿”,建设好乌江航运码头,弯道取直,着力布局大能源、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四大产业。

  随着乌江复航,千里乌江将重现舟楫往来如鲫之景,黄金水道再现繁华。

  夏庆丰 (铜仁市委书记):

  铜仁要抓住机遇,主动对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把铜仁建成长江上游、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个节点中心城市,把铜仁打造为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当好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政策措施,做好乌江生态走廊规划,在空间规划、城市布局、产业规划、生态廊道上主动融入。      (本报记者 成嘉廷)

  郑 峰 (贵阳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

  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长江经济带海关实施,实现了“12关如1关”。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地、自主选择查验地点、自主选择通关方式。企业可设计最适合自身的物流方案,给经营带来极大便利。通关一体化改革还缩短货物平均出口通关时间,取消了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一年多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惠及众多企业。  (本报记者 吴琳)

  吴高波 (桐梓县委书记):

  作为贵州对接重庆、遵义融入重庆发展县域经济的桥头堡,桐梓县与重庆周边县市及主城区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抢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养生度假基地、重庆卫星城市“三基地一城市”发展定位,建设贵州最美北大门,把桐梓建设成为一颗耀眼新星。      (本报记者 王其伦)

  何支刚 (沿河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沿河由全省最“边缘”到贵州面向长江经济带开放最“前沿”,给资源开发、基础建设、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我们要争做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充分利用好“十三五”全省水运建设的新机遇,建设好乌江航运码头,发展特色产业,弯道取直,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 成嘉廷)

  徐 江 (遵义市发改委副主任):

  遵义市重点面向重庆、长三角、珠三角全方位开放,共建黔中,融入成渝,继续深化国际国内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成渝黔快铁、川黔铁路东移、攀昭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复线等交通大动脉,着力建设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航空口岸、软件园、创业园等六大开放引领型平台,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本报记者 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