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诗人隐居终南山:最大收获是生命维度被拉长

来源:长江日报
2016-04-05 14:26:45

  不舍生活品质就无法“隐于野”

  记者:很多网友关心,一个人住山里,你父母是什么态度?

  冬子:有一次我在网上晒了张照片,劳动后的双手磨了水泡,我妈妈看到后打电话给我,说着说着就哭了,我安抚了好久她才平复。

  我爸爸来山上看过我,气喘吁吁爬上来后,往画案前一坐,就开始抹眼泪,说怎么也没想到你过得这么穷、这么苦,受这么多罪。我对爸爸说:“我应该是最富有的人了吧。”爸爸瞥我一眼说,咱村里最穷的都比你这好,连个路都没有,你看你住这破地方!

  记者:那你是怎么回答老爸的?

  冬子:我只能撇开表面不谈,说我过得如何得意、逍遥自在。每天都是星期天,每天都睡到自然醒,有吃有喝,这不是很好吗?

  报喜别报忧,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爱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把自己最狼狈的一面藏起来,骗他们放心。给他们荣耀和放心,就是最大的孝顺。

  记者:你觉得你的隐居生活经历,对别人有什么正面示范作用吗?

  冬子:我觉得我可以唤醒一部分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记者:“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冬子:我觉得这句话是不成立的。繁杂而琐碎的环境是针,只要扎你,疼痛神经就会有反应。之所以这句话盛行,是因为一个观念流行都是源于他有很厚的群众基础的,因为能做到隐于野的人是极少的,而内心喜欢隐逸的人却很多。

  记者:你觉得你这是一种隐士精神吗?

  冬子:隐,是哲学层面的,不进而退,以退为进。

  记者:既然有“隐”之心,为何还保持着和外界的联系?比如出书、弄公众号、回复网友。

  冬子:因为我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