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主张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定强弱是幼稚片面

作者:李警锐 来源:人民网
2016-04-08 07:49:00

  “靖国神社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为天皇献身”

  明治维新是日本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步平介绍,明治维新之后提出一个问题:为天皇战死的人应给予什么样的待遇。于是有人提出把为天皇牺牲的人作为神来对待的思想,这个神就是被制造出来的“靖国之神”,为其建立的神社就是靖国神社,神社里面专门供奉为天皇战死的军人们。根据这一思想,为天皇牺牲的人一旦进入神社,就不再是个体,或者说就不再是普通人了,而成为阵亡军人构成的“靖国之神”的一部分,即“英灵”。

  步平指出,有的人自称参拜是表明个人的心愿,表达对其亲人的悼念,所以是个人的“非正式参拜”,不是代表政府的“正式参拜”。但那是狡猾的辩解,靖国神社并不承认悼念,参拜就是“弘扬英灵”。

  到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表示以正式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反响。步平说,1985年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号称世界第二。但是日本总认为自己还不是政治大国,在国际政治上没有地位,在联合国里也不是常任理事国。所以日本政府决定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让日本民族重新建立自豪感。参拜靖国神社就表明了这样的意志。

  步平认为,直到现在,靖国神社的立场完全没有改变,它本身是鼓吹大东亚战争的。靖国神社里的展览馆是其立场的集中体现。每年特别到八月十五号的时候,有很多旧军人去靖国神社怀念战友。这些年,靖国神社是日本右翼团体活动的阵地。

  “战前和战中,日本教科书是军国主义宣传工具”

  “在1945年以前,日本的教科书和靖国神社一样,也是向日本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工具。”步平介绍,战时日本的数学课本中都渗透着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比如一艘军舰有5门大炮,10艘军舰有多少门大炮等题目。

  “再看一篇小学生课文,讲的是军人应征入伍,坐上船马上要离岸,妈妈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站在岸上喊话:一定要为天皇建立功勋再回来见我。许多参加过战争的日本老兵说,从小就是学这样的课文,为天皇献身的意识就这样被建立起来。这就是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教育。”

  战后的教科书是否有变化?步平说,美国军队占领下日本的教科书不得不变,首先是教科书制度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教科书在日本叫做“国定教科书”,是文部省垄断编写,全国使用同样的教科书。战后开始改“国定教科书”制度为“审定制”,即教师们都可以编写,但是得通过文部省审订。审订制虽然不是完全自由化,但是比“国定制”往前走了一步,所以战后出现了多种教科书竞争的局面。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到1997年出现了这样的状态:当时日本有23种高中历史教科书,7种初中历史教科书,几乎都写了日本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对妇女暴行的问题,有的书写了731细菌部队的问题。步平表示,这说明日本的教科书和战前比,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以称为教科书的“改善”。

  由于日本的右翼势力感到难以完全改变上述具有“改善”倾向的教科书,所以从那时起组织力量,企图另外编写教科书。在七种初中历史教科书之外,编写第八种,也就是在2001年由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

  步平认为《新历史教科书》性质非常恶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恢复了战前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所谓“神的国家”的记述;第二,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在战前和战争中是重要的军国主义教育内容,这被原封不动地拿出来。

  “当然,这本教科书在2001年的教科书选择过程中受挫。”步平说,这本教科书通过审定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与大量不使用这本书的日本人共同批判,才是共同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