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区教师:坚守讲台十八载 学生从七八个到近百人

作者:朱元军 王梅 孙钊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04-08 09:33:00

甘肃山区教师:坚守讲台十八载 学生从七八个到近百人

喜建华在课间辅导学生作业。朱元军摄

  中国青年网平凉48日电(记者 孙钊通讯员朱元军王梅)四面环山、四间教室、四个教师、四十多公里山路,对于身处大山中任教的喜建华来说,“四”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与自己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幸运号。

  今年39岁的喜建华,1997年满怀梦想,从平凉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自己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西阳乡火连湾村小学,担任校长兼教师。火连湾村是西阳乡最偏远、最落后、最贫困的村子,地处甘宁两省交界处,距离中心城区43公里。

  谁想,他这一干就是18年。

  “起初学校只有一、二年级,要上三年级就得到10多公里外的中心小学上学,路远且崎岖,大多数学生只好辍学外出打工。”喜建华回忆起刚到学校时的情形感慨地说,“火连湾村与宁夏彭阳县接壤,临村年年有大学生,我心里着急啊。”

  面对当时两名老师、两个年级、七八个学生的尴尬情况,喜建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在他的辛苦努力下,学校维修了校舍,更换了桌椅,增设了三、四、五年级,学生人数达到了100多名,成为了一所正规的小学。

  谈起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喜建华眼角有些红润,笑着向记者说起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件事。记得那是2006年秋季开学,学生秦阿社,因为是女孩,家里人不重视女娃娃教育,加之家庭贫困,半个多月没来。喜建华了解后,每天上完课不管刮风下雨,就往秦阿社家里跑,看着娃娃渴望读书的眼神,喜建华暗自流泪。走访时,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家长不让娃上学,他就不走,除非家里人同意,最终他又把流失的学生重新带回了课堂,带到了知识的海洋。

  “是喜老师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在记者采访时,学生家长不约而同说出了同一句话,对喜老师进行点赞。

  “想起那些年点煤油灯的日子,是我最忙、最充实的时光。”喜建华笑呵呵的说,爱就是火焰,缺少爱的教育,有再多的知识,也只像星光一样璀璨却遥远,无法像火焰一样温暖人。

  身为校长,喜建华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每周给自己安排的课程多达30节以上。教学中,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课外辅导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将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留给了后进生。

  “在我们学生心中,在我们父母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好校长。”正在兰州理工大学读大三的学生兰胜利告诉记者,正是喜老师这种对教育的爱,让我们的人生散发出了不一样的温暖和光彩,也让我们的梦想日复一日更加坚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火连湾小学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走出了10多名大学生。多年来教学成绩也一直排在全乡前列,喜建华也先后获得了“陇原优秀乡村校长”“崆峒好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