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扶贫”助册亨贫困村变小康村

作者:杨云王欢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04-10 11:27:29

“统战扶贫”助册亨贫困村变小康村

“统战扶贫”助册亨贫困村变小康村

  册亨县者楼河河谷地带的早熟蔬菜生产基地。 杨云 摄

  中新网册亨4月10日电 题:“统战扶贫”助册亨贫困村变小康村

  作者:杨云王欢

  “一样的土地,一样的种植蔬菜,有没有科技含量效果大不一样。”贵州省册亨县者楼街道办羊场村的老支书、致富带头人岑南光说,“羊场村二十余年来靠种植早熟蔬菜,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曾经饭都吃不饱的贫困村,如今依靠科技扶贫种植早熟蔬菜脱贫致富,大部分人家盖起了新房,一部分人还购买了农用车或小轿车。

  羊场村地处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东面,是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寨,是一个以种植蔬菜为主产业的专业村;该村位于县城东面,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628户2653人,蔬菜种植面积1800多亩,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接近6000元人民币。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羊场村村民和册亨县大多数农民没有任何区别,靠天吃饭却总也吃不饱饭。“穷则思变,作为一村的当家人,总要想办法让家人吃饱饭。”岑南光告诉记者,册亨县者楼河河谷日照丰富,气温适宜,全年无霜期达345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非常适合种植早熟蔬菜。“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带人到临近的黔南州罗甸县学习早熟蔬菜种植技术后,回来便开始试种早熟蔬菜。”

  “一开始村民们也不是很积极,因为我们试种也不是一帆风顺。”岑南光说,“由于试种初期技术掌握还不成熟,早熟蔬菜生产效果不明显。”

  为鼓励已经开始主动谋划未来的羊场村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册亨县委县政府依托者楼河河谷地带“天然温室”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把早熟蔬菜产业作为河谷地带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培育。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民盟中央、民盟贵州省委及黔西南州委统战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册亨积极开展“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引导河谷地带农民种植早熟蔬菜,并探索出一条“菜菜稻”的生态循环农业水旱轮作生产模式,使耕地得以最大效益利用,也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及市场经济效益综合提升。

  在岑南光等人的示范带动及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的政策支持下,羊场村早熟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最初的4亩到100多亩,再到现在的1800多亩,品种也从最初的单一化逐步走向多样化,有辣椒、西瓜、棒豆、茄子、番茄、黄瓜等。

  最近这几年,每到4—6月份早熟蔬菜上市季节,外地商贩就直接开车到农户的田边地头收购新鲜蔬菜,价格也比较可观,一亩早熟菜可收入5000元左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者楼模式”。

  在羊场村的辐射带动下,册亨县早熟蔬菜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13万亩,产量13万吨以上,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菜农户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如今,册亨已经形成沿者楼河河谷地带72公里的蔬菜长廊,早熟蔬菜生产覆盖了册亨县6个乡镇,“者楼模式”已成为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四大模式之一。

  种植了十余年蔬菜的村民罗尚林告诉记者,“靠种植早熟蔬菜自己盖上了新房,现代化家电也全部用上。近三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银行存款也是稳步增长。”

  “近年来,统战部门积极与定点扶贫乡镇党委、政府搞好对接,在帮扶谁、帮什么、怎么帮方面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研究、充分协商,确保帮扶工作符合实际需求。”册亨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杨建春介绍说。

  黔西南州地处石漠化山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了帮助黔西南州加快发展,1990年,国家有关部委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在黔西南州启动了“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20多年来,统一战线建立试验区联合推动组,全力帮扶黔西南州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成为了“多党合作、智力扶贫”的生动实践,促进了黔西南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6年间,统一战线联合推动组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在黔西南州实施了百万亩旱地粮食丰产示范、5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30万亩芭蕉芋丰产工程、50万亩林业高效丰产工程、30万亩金银花基地、草地畜牧业等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项目404项,协调引进智力支边项目1397个,扶持资金9821万元,探索出民族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脱贫步伐的“黔西南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