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经济筑底企稳基础——专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作者:王希 来源:新华社
2016-04-16 19:25:30

  记者: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预期,原因是什么?

  宁吉喆: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已充分说明了经济运行好于社会各界预期,这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努力,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有国际环境局部有所改善的原因,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坚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才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是注重培育新动能。积极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促进高质量、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

  二是注重推动“三去一降一补”。通过严格环保、安全、技术标准,采用市场化手段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企业,积极发展直接融资,稳步推进债转股;通过实施普遍性减税降费、“营改增”,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加大棚户区改造、农村道路、信息网络等建设力度,改善薄弱环节和领域。

  三是注重释放新需求。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立专项建设资金,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与此同时,着力激发消费活力,大力促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教育、养老等消费发展。

  四是注重改善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农民工进城面临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加大对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的困难帮扶,做好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有效促进了民生改善。

  五是注重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各类创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同时,深入推进财税金融、国有企业、价格体制、科技体制等领域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六是注重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沟通,扎实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化与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双边合作,推进自贸区建设,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您对下阶段经济走势如何判断?能否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宁吉喆:我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一是良好开局为全年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一季度,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同时市场需求回暖,投资增长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取得成效,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这些因素将会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将会逐步显现见效。随着前期扩内需政策和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市场预期改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投资行为,化解过剩产能取得积极成效,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有利于经济筑底企稳。

  三是各项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将激发新动力。随着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国有企业、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发展新动能将快速成长。

  四是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空间。新型城镇化尚未完成,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潜力巨大,城乡区域发展空间广阔,转型升级发展前景看好,这些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不仅是我的看法,也是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共同看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最新预测再次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美国和欧元区均下调0.2个百分点,日本下调0.5个百分点,而对中国的经济增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6.5%。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是看好的。因此,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安排,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民生政策要托底,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陈出新扩大有效需求,全力巩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进一步夯实筑底企稳的基础,就一定能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