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拍砖:别让公交卡押金成“迷”

来源: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6-04-17 22:48:00

  我们的银行卡里可能没有钱,但是这张卡,多多少少还总是有钱哒。就是这,公交IC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支持绿色环保、低碳出行。有人说,这卡里也没钱啊,都好多年不坐公交车了,即便坐也想不起来用,平常就扔在家里。这么说吧,即便是卡里没钱,你这卡本身也是值钱的。可能很多人都忘了,当时办这个卡的时候,我们是交过押金的。我的公交卡是上大学的时候办的,06年左右,当时存了50,上车打卡,就显示只剩三十多块钱了,扣下的钱说是IC卡的工本费和押金。押金押金,咱们这边我不知道什么情况,如果退掉公交卡,能不能拿回当初交的押金呢?在首都北京,显然是不行的。有市民一卡通坏了,想退掉办张新的,之前的押金不仅拿不回来,办新卡还得继续交一遍押金。说起来这也是个老问题了,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媒体发问,押金交的合理吗?交多少算合理的?这笔钱到底用来干什么了?哪儿去了?

  十块二十块的,放在一个人身上,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我们可能都不记得有押金这回事儿了,但有人记得。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布公告,说目前供水、供电的强制交易、滥收费用等等行为十分突出,从4月起到10月,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这其中,IC卡工本费高于成本的问题,是重点调查对象。说白了就是,你这个卡片成本可能不超过10元,但工本费和押金要收20元到30元,多出来的钱,干嘛用了呢?我们算一下,目前实现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城市,有72个。全国总发卡的数量,在7.2亿张。多数城市是要收取押金的,费用从10元到30元不等,我们就按平均每张卡20元算,这7.2亿张卡是多少钱?公开产生透明,猜疑源于不透明。这些年来,巨额押金到底产生了多少收益、是否有严格的审计、收益流向了哪里、是否被挪用,都让不少人诟病。复杂的不说,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单就一个城市而言,这笔钱收上来以后,没有公开的账目,你就是把这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也没人知道吧?可是作为公众心里不爽啊,凭什么拿着我们的钱去空手套白狼,这算不算中饱私囊?

  更让人诟病的,是官方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工商总局的这份公告,可以算的上是第N次聚焦IC卡押金了。这么多年以来,押金也好、工本费也好,依旧在毫不动摇地收取,而且丝毫没有要解决的姿态和征兆。一个原本关乎公共利益的大问题,就这样有意无意地被拖进了“盲区”。盲的不是我们,是跟不上的公开速度。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的一位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押金费超过10元,不论在全国哪个城市,都容易引来质疑。”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质疑有什么用呢?

  另外,所谓“押金”,理应有押就有退。然而现实生活中,交的时候容易,退起来就难了。公家卡属于日常高频使用的生活物件,磨损和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往往是这些磨损和消耗,成了不能退卡的种种理由。同时,退卡的手续办理,也没有办卡时方便,估计嫌麻烦的也就不要这十几二十块钱的了。那么这些钱,归谁了?

  不知道这一次的专项整治行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是不是真的能触碰到问题的要害。生活虽然琐碎,但是生活无小事啊,也不应该存在这样那样的盲区。我只是希望,明年的这个时侯,不要再让我来说押金的话题了,至少这笔钱不应该再是个“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