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健:仅有“禁限”远远不够

来源:学习时报
2016-04-18 08:16:00

  原标题:仅有“禁限”远远不够

  近日有媒体报道,限塑令实施7年来,早已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折射政策制定思维陷阱,令各方尴尬不已。

  所谓“限塑令”,是指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该通知规定,自实施之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要求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无疑,制定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使用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出发点是十分正确的,所采取的方式似也无可厚非,就是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机制,鼓励和引导人们少用或不用购物塑料袋。

  想想自己以及像自己一样的无数的消费者,这些年来不但没有养成超市购物不用塑料袋的习惯,反而早已习惯了购买塑料袋。小的两毛,大的五毛,全然没有想到还有限塑令这回事,好像花了钱就可以心安理得似的。所以,限塑令的初衷没有达到,反而“便宜”了商家。据说,有的超市每年光卖塑料袋就有上千万元的收入。

  一项政策,带来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我们当初没有想到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笔者曾在某发达国家生活过一段时间,相关经历对我们很有启示。

  去超市购物的时候,装包时服务员总是要先问一句:塑料袋还是纸袋?一 开始也总是习惯于要塑料袋,但渐渐发现了问题,老外们总是要纸袋,然后抱着走,买的东西多了,还左手抱一个,右手抱一个。

  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也开始用纸袋装东西,渐渐也就习惯了。但是回国后不久,又恢复了用塑料袋,而且是有偿使用,因为超市没有提供任何替代品,而自己又没有养成另外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次去超市购物时自己带一个装东西的袋子。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相同的出发点,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政策制定思维方式造成的。当我们认为一个事物或一种行为不好的时候,我们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禁止或限制,一种是提供一个新的甚至更好的选择。前者是“禁限”思维,后者则是“选择”思维。前者的思维是直线的、单一的,后者的思维是反复和比较的。我们总是觉得前者效果来得快,却往往陷入简单化的泥沼,适得其反。

  思维方式有很强的惯性。前不久,一些城市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禁摩限电”政策,查扣车辆,还拘留了一些人,一大批快递员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也给习惯了快递生活的市民带来很大不便,因而引发舆论热议和争议。试想,如果在禁限之前或同时,能有相关的选择来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政策效果会不会更好?

  中央要求,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既要认真学习毛泽东这篇不朽著作,更要认真体会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这篇著作作出重要批示的深刻含义。

  “工作方法”有多重要?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正像有的学者解读的那样,“工作方法乃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更为直接的因素”。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来讲,不讲究工作方法,或工作方法不得当,对党的事业、对群众的利益造成损害的教训,无论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不胜枚举、历历在目。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毛泽东的著作,当前对政策制定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们学得好不好,领会得深刻不深刻,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就是看我们的决策效果好不好,看我们的政策制定得好不好,看政策执行的效果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