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另类”经济学反思西方经济学弊端

作者:薛颖 张超群 来源:新华社
2016-04-19 13:22:00

  新华社洛杉矶4月18日专电 记者手记:“另类”经济学反思西方经济学弊端

  新华社记者薛颖 张超群

  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和货币财富能否真正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近8年来,越来越多西方有识之士已开始反思主流经济学的弊端,试图通过倡导“另类”经济学,使经济学回归“厚生、惠民”的人本思想。

  生态经济学是其中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思想。生态经济学思想的重要人物、78岁的马里兰大学教授赫尔曼·达利认为,以工业化为背景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了一些重要方面,比如把宏观经济视为一个孤立系统,忽视了“自然资本”,忽视了人与群体之间情感等其他共存纽带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等。达利在《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一书中认为,“货币崇拜”是影响人类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生态经济学为今后人类社会更和谐、更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了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截然不同的“颠覆式”思维。在此基础上,加拿大学者马克·安涅尔斯基等又提出了“幸福经济学”等理论学说。安涅尔斯基在著述中写道:“经济学必须以人类真正的幸福发展为导向重新定位,包括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经济增长而片面追求增长。”他提出个人和社会的“真正财富”应该体现幸福等社会价值观和可持续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已有了不少更为注重幸福实质的经济学,比如“共享经济学”、“赠予经济学”、“时间经济学”……它们从理论上印证了人们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私有、闲散的社会资源而不是一味消耗资源生产,可以通过赠予而不是出售使物品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可以使用货币之外的价值计量方法,比如时间。

  理解了这些“另类”经济学的观点,人们可能会发现,一味追求挣钱不一定幸福,世界上比钱重要的事儿还有很多。记者在此间就遇到多位曾经有着稳定职业的人们放弃中高收入,而去做义工,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与幸福感。

  这些“另类”经济学告诉世人,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存在局限与弊端,并非人类通过社会进步的唯一思路。更重要的衡量标准应该是,经济发展可持续,人们生活得更加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