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专项巡视报告要突出"专深准精"

作者:郭丛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04-20 07:31:00

  巡视报告是巡视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被巡视单位抓好整改的重要依据。随着专项巡视工作的深入开展,巡视机构对专项巡视报告的撰写也进行了探索和规范,报告的质量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对专项问题把握不准、定性定量分析不足、逻辑关系不清等问题,结合我们组的一些做法,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专项巡视报告的质量和水平谈一些体会。

  突出一个“专”字

  专项巡视的最大特点就是“专”,即在短时间内抓住被巡视单位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突破,然后通过整改快速取得成效。因此,能否既快又准地抓住专项问题,是专项巡视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撰写巡视报告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周口市巡视时,我们发现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较为突出,反映的大多是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而形成的司法不公案件,尤其是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腐败案件频发,市车管所也因严重违法乱纪被公安部门派人整体接管,因此将“政法系统问题突出”列为专项巡视的重点之一。巡视结束后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我们组的有关情况介绍,去年11月周口市公安局原局长姚天民被立案查处。寻找专项问题的方法很多,总之,专项巡视抓不住专项问题,专项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无从谈起。

  体现一个“深”字

  专项巡视和巡视报告的特点,就是要围绕专项问题深挖细查,讲深说透。因此,专项问题确定之后,就要对专项问题的来龙去脉、表象和本质、各个层面(侧面)及其内在联系等,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便既形成深入透彻的认识,又能为专项巡视报告提供丰厚的素材。一是深入了解专项问题的来龙去脉。如,对省地矿局和有色局巡视时,由于专业性较强,我们就对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矿权的评估和转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沿革进行了专门研究,弄清了他们在矿权评估中弄虚作假、在分类改革中钻政策的漏洞、利用单位搬迁为小团体谋私利等问题。二是深入剖析专项问题的内在联系。专项问题的外在表象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其内在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表象的认识上,抓不住内在联系,也就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症结,难以对症下药开出整改治病的“药方”。

  抓住一个“准”字

  专项巡视报告是对巡视的专项问题的阐述,因此必须抓住一个“准”字,即准确反映专项问题。一是观点要准确。对专项问题要能够提炼出准确鲜明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对专项问题各个层面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述,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似是而非。二是材料要准确。巡视报告的每个观点都要有准确的事例和数据来支撑,观点和事例数据必须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才更具有说服力。在巡视过程中,会搜集到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要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挑选出最能说明观点的典型事例和数据。三是整改意见建议要准确。整改的意见建议是针对专项问题开出的“药方”,必须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实效。

  做到一个“精”字

  巡视报告是巡视组工作水平、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一定要努力做到准确精练。一篇好的巡视报告是“磨”出来的,即反复推敲打磨,才能成为精品。在撰写报告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指定专人负责。组内指定有一定文字综合能力的同志专门负责巡视报告的起草工作,他要全程参与巡视工作,多渠道收集材料并随时归纳整理。其他成员对巡视不同阶段和各个环节了解到的情况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向起草人提供。二是集中全组智慧。从提纲到初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每次都要把稿子事先发给大家,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然后再召开全组会议进行集体讨论,每人都要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三是精心修改打磨。对每一篇巡视报告,从观点立论、谋篇布局到文字表述,都要反复多次修改,精益求精。四是利用组办会商提升报告质量。组办会商是把握巡视报告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每次组办会商都会对我们的巡视报告提出非常精到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委第六巡视组组长 郭丛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