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通与新一轮流通革命的新使命

作者:王先庆 来源:人民网
2016-04-27 11:05:00

  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十多年“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巨大增长动能正日趋衰减,而刚刚开始的新一轮“流通革命”所释放出的新动能正日趋增强,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为这一轮“流通革命”的推进进一步明确了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

  一、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一轮流通革命的新使命

  与早先的以实体零售业态创新和连锁商业体系创新为标志的流通革命相比,在互联网大潮下催生的“互联网+流通”则是刚刚兴起的新一轮流通革命。在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部署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时特别强调,中国要抢占新一轮流通业革命的“先机”,本质上说,就是要占领新一轮流通革命的制高点,引领互联网时代的流通变革。

  与以往静悄悄的流通革命不同,这一轮流通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与当前的一带一路、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推进高度切合,而且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去产能、降成本、提效益等中心工作直接相关。为什么这一轮流通革命会有如此重大的战略意义?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有利于培育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工业化初中期,在投资和出口拉动下,强大的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发展动能,而同一时期的流通发展的使命,更多地服从于生产导向,主要是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渠道支撑和销售服务,具有明显的从属性。在这一时期,流通业对促进消费、引导生产、推动创新等方面的功能相对弱小,对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和基础支撑作用也不明显。然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成熟,经济发展的动能将逐步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流通导向型经济体系将逐步占居主导。显然,中国经济正处于这一关键的转折期。

  幸运和巧合的是,在中国正需要一场更深刻的流通革命冲击时,迎来了互联网大潮。这样,它恰逢其时地,承担起了新一轮流通革命的引爆点。而由于中国工业革命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动能的,那么,中国流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哪里?答案就是创造和扩大消费,进一步说,新一轮流通革命的新使命,就是借力“互联网+流通”,以创造和扩大消费为中心,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拓展消费新领域,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实际上,这一轮流通革命,近五年来已经自下而上在全国逐步展开,而国务院和商务部相关文件的出台则是为这场流通革命提供了更系统的战略布局。2015年5月商务部发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奠定了总体框架,而后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思路,而这一次刚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意见”)则更加强调“深入实施”,特别是突出重点,明确方向,深化理解,深度掌握,为2016年互联网流通的春天添一把火,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再加一把油。

  二、重构流通发展产业链:互联网+流通的着力点

  传统的流通产业链是基本上一个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单向链条,它本身缺少动能,而是传递和转移动能,只是实现产品销售和最终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最主要的着力点,就是重新流通产业链,使这个链条的动能来源和传递方向反过来,从最终消费者需求出发,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数据流构成的渠道体系,导向生产和供给,再造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信息链、数据链,并使成为连接生产者、消费者、第三方以及整个经济运行的核心。一旦这个产业链形成,它将为经济发展产生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的新鲜血液。

  1、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关键点在于创造和扩大消费

  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必须转变传统的流通思维方式,其突破口之就要进一步明确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与消费的关系。传统的实体商业,受制于商圈选址、业态模式、营业时间等限制,大多只能被动地满足区域内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融入了消费者体验、个性化消费、线上线下互动以及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要素,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能量将会越来越大,这也是重构流通产业链的新起点。一方面,“互联网+流通”可以进一步激发和创造更多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商家和企业对消费需求、消费数据更加精准。

  这次《意见》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互联网+流通+消费”放在了首位,不仅强调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积极开展全渠道经营,支持企业突出商品和服务特色,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等方面线上线下互动,全方位、全天候满足消费需求,降低消费成本”,而且要“大力发展体验消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利用现有商业设施改造发展消费体验示范中心,合理布局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培训、体育、保健等体验式消费业态,增强实体店体验式、全程式服务能力”,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体验式智慧商圈,发展绿色消费等,以及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从供给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化匹配能力,带动工业品下乡,方便农民消费。

  2、进一步转变流通发展方式,创新流通产业链

  传统流通产业链最大的缺陷,就是实体商业企业自身的渠道管控能力和自营能力太弱,从而缺少“造血”功能,其对经济发展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也有限。显然,这次《意见》特别强调要结合“互联网+流通”来推进流通业的进一步创新和转型升级,主要包括着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控制能力,鼓励百货等零售业态积极发展“买手制”,不断提高自营和自主品牌商品比例,通过发展连锁经营、采购联盟等多种组织形式降本增效,提高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能力;增强老字号等传统品牌影响力;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平台化发展,发挥好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通过众创、众包、众扶等多种具体形式,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建立上下游企业、创业者之间的垂直纵深与横向一体化协作关系,提升社会化协作水平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些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地推进和实施,那么中国流通产业链将被完全重构,从而成为这一轮流通革命的核心内容。

  3、强化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一轮流通革命助力

  传统流通,与传统物流匹配,而“互联网+流通”,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流通基础设施,尤其是智慧物流体系和智能流通技术。这次《意见》特别提到了“智慧流通基础设施”的概念,包括加大对物流基地建设、冷链系统建设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流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设施的利用率;科学发展多层次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大大促进流通业的智慧化程度,有利于流通产业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营造流通发展新环境:让流通革命更加深入

  由“互联网+流通”导致的新一轮流通革命,与传统的流通体制、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都存在诸多不兼容的地方,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障碍,为此,《意见》从完善流通保障制度、财政资金与资本投入、流通领域公共服务支撑能力、诚信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

  1、降低流通企业成本,使流通企业更有生命力

  流通企业,尤其是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革命的基本主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增强其活力,是事关流通革命能否深入的关键。为此,《意见》特别提出,按照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落实“互联网+流通”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推进工商用电同价,允许大型商贸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开展商业用户自主选择执行商业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试点;鼓励各地采取先买后租、先建后租等多种有力措施,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保障社区菜市场、社区食堂等惠民便民服务设施低成本供给,引导线上企业到线下开设实体店,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阶段性适当降低困难流通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优化流通发展环境,增强流通领域公共服务支撑能力

  《意见》强调,鼓励整合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对接相关部门服务资源,为流通领域提供政策与基础信息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商业通用技术应用服务;加快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真实准确的企业、商品、订单、合同、发票、物流运单等电子商务基础信息库,支撑电子商务市场高效规范运行;适应“互联网+流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采取合理的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侵权假冒、无证无照经营、虚假交易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群众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放心消费、安全消费,营造保障“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抓紧研究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建立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等基本制度,解决流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产生新问题,因此,政策的制订和完善还会不断地完善,但无论如何,新一轮流通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流通革命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流通决定着新经济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中国流通革命完成之日,也就是中国经济真正强大之时。

  (作者是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