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三板董秘关于流动性匮乏下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来源:中国网
2016-04-28 15:35:28

  上一篇对新三板交易方式的思考引发了圈内很多人的共鸣,而做市制度在去年也是新三板董秘圈子里最为热门的话题。这次,就让大风君来谈谈做市商制度。还是以我个人的体会来写,观点受局限,大家姑且看看,也欢迎有感悟的朋友一起分享。

  一、做市交易第一周,某做市商直接减仓40%

  上篇说到我们公司6月初转做市,当时找了6家做市商。只要是董秘,我想那时候大家都对公司股票转做市后的交易是非常期待的(很傻很天真~),其实都是参照3-5月份做市股票良好的表现为基准,年初的疯牛行情,的确给广大的密友和企业老板们以很大的错觉。本人事后一直在反思,如果没有年初的疯牛行情,大家对转做市的预期肯定要理性的多,心理落差也就没这么大,市场可能发展的更健康。

  做市后第一周交易的情况是让人震惊的,从中登定期下发的股东名册上,居然发现有一家做市商(不是主做市商)疯狂减持,足足减去了初始库存股的4成!其实盘面交易情况我也早有察觉,但没想到抛单集中在一家做市商身上。心里那个气啊,虽然套现兑现浮赢是完全能理解的,但也不至于这么赤裸裸的、这么急迫啊?虽然这种行为在做市商群体中属于少数,但的确对市场造成的恶劣影响非常大。

  二、300万股原始股套现引发的血案

  6月份以后,新三板市场也和主板一样,行情迅速走弱,市场交易日益清淡,股转公司开始对合格账户的开户违规核查,也客观上加剧了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如果该做市商套现是基于对后市行情的精准预判而做出的减仓行为,那么该做市商负责人的操盘水平是大大的高!公司股价表现相对于市场而言还算坚挺,在7月初做市指数跌出新低的时候,公司股价的跌幅相对于做市前的价格变化并大,真正的暴跌是从一个黑天鹅事件开始的!

  某一天,公司股价突然放量暴跌,在月中比照股东名册的时候,发现某原始股东(已退休)在不计成本的大笔减持,联系该股东后,了解到是个人特殊的情况不得不减持手中股份,拿现金急用,该股东持有公司近300万股原始股。公司几个亿的总股本,区区三百万股的套现行为,让公司市值在短短一个半月内缩水一半,6亿市值从人间增发了!用不到总股本1%的股份,就做掉了公司一半市值,这在主板上是无法想像的。不得不再次表扬一下俺们的主办券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一股不减,找到一个靠谱的主办券商很重要啊,兄弟们!

  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新三板市场在流动性不足的状况下,公司股价是如此脆弱,市场的盈利体系是如此脆弱!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公司很惨,市值缩水一半;股东很惨,账面资产缩水一半;做市商很惨,从浮赢变成了浮亏!连做市商都套住了!俺真心觉得那个股东就是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一个人就把几大门派揍的找不到北了!那时候真心惨,俺个人每天看着自己的资产(俺也是有公司股份的呀)在缩水,要么一天损失一辆汽车、要么一天损失一个智能马桶,一个半月下来一算,一套豪宅变成了普通商品房!看官们可以算算那时候俺的心里阴影面积!追求诗与远方的日子要无限期延后了.....

  三、说好的做市商稳定市场去那里了?做市商为什么这么脆弱?

  一般都认为有了做市商后,做市商应该能在弱市中起到稳定市场波动的作用,但正如上篇我所讲到的,从做市交易机制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了造成做空者的惜售,做市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极端情况下),会直接在上笔交易价格上降低2%挂新买单,如果该笔买单又被成交,那么继续降低2%挂单,以此类推。因此,只要出现类似的情况四笔交易,该股直接就下跌10%,这种机制在单边行情下就是灾难!

  有看官要问,做市商为什么不承担起稳定市场的责任呢?为什么挂单要不断的降低?问的好!回答这个问题,要从目前券商做市部的情况说起,券商做市的资金来源,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必须是券商自有资金。这一条就极大的限制了券商做市业务的发展。请问,每个券商又能拿出多少钱来做市?所以说,一般券商做市部可以调动的资金量都是有限的,在目前上千家做市企业,只有80多家做市商的市场里,很多做市商都是卖掉之前的库存股去接新的做市业务,从存量资金里做盘活。一旦遇到单边下跌行情,做市商很快就会面临库存股不断增加、可用资金不断减少,账面浮赢迅速消失的窘境。就拿我们公司的实际例子,三百万股的套现,直接将券商本来有70%左右浮赢的库存股一下子变得深套20%,这种市场,换了谁都受不了啊!那么上面我说的情况就很好理解了,为了不增加库存股,为了将本来就少的可怜的可用资金不至于快速流失,在交易规则内必须尽可能的做低挂单,直到空头不愿意卖为止。虽然账面资产受损失,但至少能保持自身部门的流动性,两害相权取其轻麽!更甚者,如果该做市商手头现金头寸真的很少,甚至会主动抛售库存股,转为市场的空头方!---→此处我应该能听到交易员们给我的掌声!

  再加上券商内部一年一度的考核压力,做市商的很多短期行为也就很好理解了,大家都不容易,要怪都怪市场不给力啊!:))反之,如果市场是单边上涨行情,做市商的卖单被不停消化,库存股会不断减少,为了保持必要的库存股,做市商可能会反过来主动买进股票,成为多头。做市制度反而成了市场助涨助跌的制度!

  四、新三板流动性匮乏下,做市商(券商)的经营模式思考

  是不是有点吃着老百姓的饭,操着国家主席的心。一个企业的董秘,替券商操啥心?

  我要说关系大着呢,新三板企业如何找到合适的中介机构是个很大的学问。从推介挂牌到转做市、到再融资,甚至以后可能的并购重组,一个好的券商,将会极大的助推企业的发展。券商的新三板业务(很多叫场外业务)发展的好坏,其实直接影响到挂牌企业的后续发展。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观察券商的场外业务模式很有必要。

  现在看来新三板的流动性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做市商(券商)来说,在少的可怜的市场交易量下,通过做市交易赚取差价基本就是空中楼阁,这块盈利预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做市商也就能通过拿到价格足够低的库存股产生账面浮赢才能给所在部门创造必须的考核业绩,否则做市部的交易员们年底怎么拿奖金?低价拿库存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做市商需要足够的安全边际,在熊市里也能做到不轻易的产生浮亏。这一点,已经在去年的行情下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了,在上半年看来拿到的具有安全垫的库存股,也能轻易的被深套。我们公司300万股的套现,直接造成了做市商从账面浮赢70%到浮亏20%。所以去年下半年做市商在谨慎的策略下开出很低的价格给拟做市企业,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在市场面前,大家其实都是弱者。在当下,做市业务挣钱不易。

  那券商在新三板这块通过什么挣钱?再来说说推介挂牌业务吧,很多人印象中推介挂牌业务券商肯定是挣钱的,否则为什么这么多券商在做这块业务呢?

  据我的观察,有些券商是以做大推介挂牌数量为经营目的的,通过每年海量的推介费来实现业务的盈利。所以不管什么样的企业,只要能在股转挂牌,我就给你做,我就收你100多万的推介费。来算笔账,一个场外业务团队,算主要成员就4-5个人吧,核心的人可能就2-3个,这2-3个核心人员的薪水会高点,其他几个会低点,但一个这样的团队,一年的费用我想200-250万是必须的吧?核心人员一年给个50万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也算稀疏平常。再假设公司对团队的收入激励是6-4开,团队拿6,费用全部计入团队收入里,公司净拿4(券商的朋友不要较真,我就大致举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有些券商可能还给不了这样的政策呢)。那么这个团队一年的收入必须达到400-500万才能保持团队上面测算的福利水平。按去年一个项目100-150万的推介费计算,一年必须顺利推介挂牌至少4个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季度一家。这样的工作量,我想工作强度也是很大的吧???按照这样测算,一个券商一年要实现挂牌业务利润一亿元,需要50个这样的团队,目前这样的券商有没有??去年即使挂牌3000家企业,市场100多家券商,平均一家券商推介30家挂牌企业,没多少利润哦。所以大致这么想想,券商想实现中介业务有高收益是不现实的。毕竟以后新三板一年挂牌企业数量很难持续这样的高增长。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券商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在新三板的持续盈利能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券商帮助自己挂牌后的发展?我给出的答案是:市场需要一个能提供全套增值服务的券商。也就是说:从挂牌前的直投、推介挂牌、转做市、帮助企业再融资、后续并购重组,产业链整合等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的券商。目前有些券商选择做大推介企业数量,赚取推介费;有些券商选择做大做市业务,多拿低价库存股套利等都是短期行为。未来券商的竞争,一定是综合能力的竞争。毕竟在新三板目前流动性受限这样的背景下,券商必须调整业务模式了,整合自己的综合优势,给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才是王道。毕竟,做长产业链是所有行业提升盈利能力的不二法门,券商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所以拟挂牌的企业们,眼睛要放亮点,不要只盯着挂牌这一件事,企业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后续的需求才是真正关键的。找到一个能全方面提供服务的券商,会帮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不能仅仅盯着挂牌费用,要求严不严格等小事。一个不错的企业,要是找一个不靠谱的券商团队,会让你苦不堪言。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保荐团队不给力,做什么都是磕磕碰碰的,相当耽误事。

  以上是一点小体会,专业人士请多多包涵,说的对的给点掌声,说的不对的地方您就笑笑不说话得了~~

  原标题:一个新三板董秘关于流动性匮乏下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一个新三板董秘关于流动性匮乏下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责任编辑:hn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