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创业高潮迭起,你找对路了吗

作者:佚名 来源:杭州日报
2016-04-29 06:29:55

  见习记者 沈旭辉 记者 毛晔

  “大家手牵手围成一圈,听我的指令预备跳,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在美女健身教练琳达的指令下,刚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创业者们,伴随着律动的音乐,逐渐从疲惫中解脱出来。

  周二晚7点,本报“爬山虎·创业导师面对面”第10期线下活动,特别增设了10分钟的“热身跳”。本月创业导师、“运动世界”APP创始人缪亮与20多位素未谋面的体育创业者,借这一“跳”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我原本是冲着最潮的瘦身运动来的,没想到在这里结识了这么多体育创业者。”第一个赶至活动现场的,是在公元大厦北楼上班的王静,她甚至没顾得上吃晚饭。就职于娱乐社交平台“趣猜”APP的杜嘉伟则带着两个目标来,除了向导师缪亮取经之外,还想邀请缪亮团队入驻“趣猜”平台。

  与衣食住行一样,体育也属高频消费

  曾经有一位投资人向缪亮提出质疑:体育消费频次这么低,这个市场能大吗?为此,缪亮与对方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辩驳。

  “与衣食住行一样,体育同样属于高频消费。”缪亮说,除了健身房锻炼,室外跑步快走、跳广场舞、打球、练瑜伽等等,都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甚至是一天不运动就会难受。这些人势必会产生购买运动装备、运动教材、饮料等的消费需求。“相比一周一两次的电影消费、在外就餐消费,体育消费频次难道还算低吗?”

  “体育市场在2015年大爆发,究竟是基于政策鼓励还是消费需求?”创客薛军询问。

  缪亮回答说,体育市场爆发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多维度的,吃饱穿暖是第一层级,服装、餐饮消费属第二层级,体育消费处于第三层级,这不是政策能引导出来的,也不是资本投资行为造就的繁荣,而是第三层级消费需求及能力的爆发。

  “人体数据采集”如何杀入体育市场

  “我们公司是做人体数据采集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就是跑步。我们研发了一款测量运动者足部信息的硬件设备,可为运动者提供专业的鞋类匹配信息。请问,我们公司与缪总是否有合作的契机?”互联网体创客吴玉杰第一个发问。

  缪亮表示,目前来看,市场上并不缺少可提供身体数据的硬件设备,但缺的是能够提供精准数据的设备。从作为合作商或投资者的角度看,不妨设计一款可安装在运动鞋内的智能硬件,为使用者提供运动状态数据以及相关建议,目前市场上这类产品很少,市场掘金空间会非常大。

  关于该公司采取B2C的商业模式,缪亮给出了三个建议——首先要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有充分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次,作为运动数据提供者,必须严谨且专业,在产品未打磨透彻之时,不要着急推向市场,因为专业人士仅凭目测就能判断数据的精准性,应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从市场营销规律上看,可先从泛运动人群入手,然后再锁定专业运动人员,以减小市场风险性。

  体育培训创业者要学会“避重就轻”

  “近年电影市场大热,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量最大,体育市场是否亦是相同的情况?”“体育+的热点方向有哪些?体育+VR、体育+视频教学,是否是值得深挖的大蓝海?”在座创客接连发问。

  缪亮说,目前看,体育市场增量最大的还是一线城市,比如北京,2015年体育消费产值是2014年的1.2倍。

  “100个人中有59个人属于体育人群,勿毋置疑,体育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可观。”关于体育+的形式或内容,缪亮表示“无所不容”。与他们有深度合作的莱因体育就投资了16个体育+项目,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体育培训。

  但是,对于现在不少体育院校毕业生去开体育培训机构,缪亮表示“有难度”,因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租场地、招聘人员等繁锁事务并且有较高的资金需求,商业模式“重”,初次创业者较难驾驭。他的建议是“避重就轻”,从篮球培训产品化入手,致力于技术输出,不仅减少成本投入,还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