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高送转试比高 哪家公司含金量最高

作者:邵好 聂品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6-04-29 07:49:56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邵好 聂品)高送转年年玩,但在2015年度玩出了“大跃进”——不仅公司家数大增,在送转比例上更是你攀我比的,上限已摸高至“10送转30”。除了分红回报、改善股份流动性的正常考量外,高送转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资本运作灰色诉求的工具,隐藏其后的利益链条已一再为监管部门所关注。

  更高比例、更早发布

  2015年年报季即将落下帷幕。上证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共有326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提出“高送转”,即送转比例不低于“10送转10”,在超2850家上市公司中,占比高达11.44%,不仅远超同期提出“普通送转(“10送转10”以下)”方案的公司家数,而且较往年有了大幅增加。

  不仅如此,2015年度高送转的尺度也不断放大,其上限纪录不断被刷新——从以往的“10送转10”一路攀升到“10送转30”。数据显示,在2015年度高送转的326家公司中,提出“10送转20”的公司数多达49家,劲胜精密和中科创达两家公司更是宣布“10送转30”,神州长城、天齐锂业、辉丰股份、浩丰科技等公司则以“10送转28”屈居其后。

  高送转案例接连不断,送转比例一再刷新上限,市场对之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为了防止“泯然众人”,部分公司选择在披露时点上做文章,在2015年尚未结束之际即早早公布相关公告。其中最为“迫不及待者”当属东方网络,公司在2015年8月底就抢先预告了“高送转”的年度分配计划,令市场咂舌。其后,则有三七互娱、盛洋科技、西泵股份等赶在11月宣布预案,成为高送转大军的先头部队。

  在熟悉“高送转”的私募人士看来,“送转方案向超高比例集中,以及个别公司发布时间提早,都说明相关公司对高送转的重视程度。为了吸引市场注意,这些方案需要尽可能地做出亮点,引发资金的跟风追捧。”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大多是为了回报股东、扩张股本改善股票流动性,但随着二级市场对“送转概念”炒作风潮渐盛——不仅宣布预案或预披露高送转时股价会涨,此后还有所谓“抢权”、“填权”行情的戏码,部分上市公司选择“提早发布”、“超高送转”亦在情理之中。

  新股、成长股为主体

  市场在选择“高送转”投资标的时,往往给出这样的标准:成长性好、股价高、股本小。以此为标准,刚刚上市的次新股无疑最具高送转之“相”。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在宣布“10送转20”的上市公司中,超过八成均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主板公司屈指可数,且几乎一水的次新股。例如,派思股份的201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2.5元送10股转增10股”。公司于2015年4月24日登陆沪市主板,其披露上述议案时,上市时间尚未满一年。

  除了次新股,一些完成重组、定增等资本运作的公司也纷纷加入了“高送转”的行列,其背后的逻辑同样是资本运作加持之后的高成长。例如,劲胜精密曾在2015年推出多起资本运作,当年3月公司完成6亿元的募资计划,按照23.51元每股的价格,发行了2552.11万股。2015年12月,其又利用配套募资方案,募集了15亿元资金。基于此,劲胜精密宣布的分配方案为“10送转30”。

  在分析人士看来,有过类似定增募资等资本运作的公司,一方面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定增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公积,有能力完成“高送转”方案。而且,高送转对于此前参与定增的投资方也是利好,既有条件又有意愿,自然不愿放过类似机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顺利玩转“高送转”的。据该市场人士分析,高送转后虽然公司股本扩大了,但股东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也将因此摊薄。

  警惕背后潜藏的风险

  高送转作为一种财务数字游戏,虽不会对企业基本面产生影响,但其却能够屡屡挑起股价,成为几乎百试不爽、廉价的市值管理工具,这与隐藏其后的灰色诉求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上述326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公司中,有64家在2016年有限售股解禁的情况,劲胜精密、神州长城、雷科防务等“超高比例”送转个股均在此列。

  从过往案例来看,“高送转”尤其是“超高送转”往往都能引发资金追捧,使得股价快速上扬,从而抬高个股短期估值中枢,而上市公司股东则趁势减持。例如,财信发展2015年12月8日宣布,实际控制人提议年度利润分配为“10转增25”。消息一出,公司股价立刻连续涨停,仅十个交易日就完成翻倍。此后,公司股价一直保持高位运行。而就在完成高送转之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即2016年3月10日,公司公告称,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公司第二大股东融达公司拟减持不超过1934.29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76%。此前的3月2日,融达公司已通过财达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了123万股。

  一位曾参与过多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运作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跟上市公司谈市值管理方案时,高送转都是必备的利好选项,构成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其看来,作为几乎没有成本的利好方案,“高送转”往往成为炒家出货的工具。记者统计数据也发现,上述提出“高送转”方案的公司,不少在一季度出现了股东户数增加的情况,而这与“高送转”等利好显然有着一定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监管的渐趋完善,上市公司在披露“高送转”方案之时,会对重要股东未来的减持计划予以披露,以提醒中小股东“高送转”背后的潜在减持风险。

  “尽管高送转炒作风潮仍在持续,但考虑到监管层已对此种炒作予以关注,加之市场在大跌之后逐步回归理性,高送转的炒作风或将逐步减弱。”上述机构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