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债市齐头并进发展 可最大限度化解市场风险

来源:证券日报
2016-04-30 07:23:00

  ■阎 岳

  债券市场有没有风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任何金融市场都存在风险。

  债券市场的风险有多大?对这个问题,各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事实上,自2014年3月份“11超日债”事件之后,债券的违约风险就被市场各方广泛关注。一家财经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超日债以后,截至目前,我国境内提示债券违约风险的发债主体就已接近40家,涉及债券超过50只,金额约为600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就发生14起债务违约事件。它们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超过千亿元的债券被推迟或取消发行。

  通览这些债券违约案例,大多数的原因是企业经营出现困境,偿付压力集中且过高让企业不堪重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技术上看,发债主体债券发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显然有必要提高。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共计22.3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7.5%。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量达21.0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总发行规模的95.04%,同比增长81.3%。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可转债、分离式可转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共计1144只,发行量达10981.72亿元,同比增长186.16%。

  600亿元的潜在违约风险相比上述2015年债券发行规模,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监管层深谙“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对债市潜在风险已有所警觉,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监管措施。

  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4月28日发布的《公司债券日常监管问答(三)》对债券承销主体证券公司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对于这些问题,该部门都给出了明确的监管措施。这是从源头上对公司债给予规范。

  就在同一天,深交所修订了《债券交易实施细则》等交易规则,概括起来就是提高效率和强化信披。

  针对债券的这些监管措施的修订和明确,绝非就事论事,而是在落实决策层对股市债市“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要求。上述改革措施的推出仅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加有针对性和约束力的监管措施出台。

  此外,化解这些潜在债券风险的必要因素是确保经济企稳回升。今年以来,投资、消费、企业效益等重要经济指标和一些先行指标出现积极向好变化,市场信心增强,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同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还有加码发力的空间。宏观经济的这些积极变化,为发债主体的经营转好提供了契机,抓住、用好这些因素,其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就会提升。

  尽管暴露出了一些风险,但债市的发展不会踟蹰不前。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日前称,到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大约是整个经济规模(GDP)的100%。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是70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万亿元,按照上述设想,届时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也是100万亿元。而截至2015年末,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是48万亿元,那么还有50多万亿元的缺口,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还要再翻一番。

  笔者以为,股市和债市是提高直接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的“两条腿”,齐头并进发展才能将市场性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还要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实现监管全覆盖,如此才能有效化解金融体系中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