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行车无事故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
2016-05-01 05:59:11

  3个月前,王立滨告别了40年的火车司机生涯,正式退休。那一刻,这位坚强的东北汉子落泪了……

  今年60岁的王立滨,是兰州铁路局兰西机务段兰州客运车间的司机,40年来,他先后驾驶蒸汽、电力机车追风赶月,在陇海铁路兰州—天水—西安线路上安全驰骋25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3.5圈。他先后获得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殊荣,被工友们称为“大车”(火车司机)老工匠。

  1976年,王立滨来到兰州铁路局,先后在原陇西机务段、兰州西机务段担任司炉、副司机、司机等职务。1982年6月,他成为一名电力机车司机,从此与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勤奋踏实、讲原则、讲标准、讲规矩、讲正气的王立滨,在司机队伍中有较高的声望,是大家公认的“老大哥”。1988年3月,他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曾防止一起特快列车正面冲突重大事故,受到了兰州铁路局的嘉奖,荣立三等功。同事们都高兴地为他庆祝,他却说:“开火车得把火车当成自己的‘座驾’,闸把虽小力却抵千钧,不能有半点粗心大意。既然干上了开火车的行当,就不要闯红灯、越雷区,因为旅客的生命安危在司机手上。”

  2015年12月26日上午9时40分,《经济日报》记者曾登上从兰州开往泰州的K420次列车,体验过王立滨平稳操纵列车的高超技艺。

  王立滨驾驭的列车要经过许家台、甘草店等地,这里地势复杂,遍布小曲线半径、长大下坡道,各个区段的操纵方法均不相同。记者看到,操纵台上放着一沓区段操纵法示意图,上面标明了各个区段的长度、运行时长、信号机数、分相位置、进出站坐标、最大坡度,并清楚地写明了操纵方法及注意事项。当天9时46分,王立滨轻轻地拉下手柄,列车缓缓开动,感觉不出任何晃动。

  电气化铁路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电分相,过电分相时,机车要先断电再给电,特别是过上下坡道分相,这就给操纵带来极大挑战,快了容易造成冲动,慢了列车就会晚点。只见王立滨注视着电流表上的电流量变化情况,在起、退手柄之间,娴熟地推拉着手柄,加载、减载从容淡定,列车始终保持着平稳运行,做到了“启车客不知,停车客不晓”。

  “上坡时,是机车牵引列车走,下坡时,是车厢推着机车走,连接车厢的车钩不断变化,需要司机通过人为控制,弯道退闸才能保持列车的平稳运行。上坡、下坡、鱼背坡道、锅底坡道的操纵方法各不相同,全靠自己的悟性和工作经验。”王立滨说,他希望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给年轻一代,现在退休了,车间正好有“劳模工作室”,他可以上劳模讲坛传授开车技艺,让这种“工匠精神”落地生根,融入“大车”的血脉中。在王立滨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怀,培育“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传递给“大车们”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在传承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2016年1月25日,是王立滨退休前最后一次出乘。他担当的深圳至兰州K131次列车22时45分从西安出发,疾驰在陇海铁路线上。这是师傅的最后一次出乘,徒弟牛长海格外仔细地观察师傅的作业过程,小曲线如何推拉手柄、锅底型、驼峰型等特殊地形交替出现时如何平稳操作,看得连竖大拇指。王立滨总结的“动能闯坡、惰力运行、多次减压、准确控速”的“行车秘笈”,实现了列车运行坡道牵引无冲动,也成就了他当之无愧的“平操王”。

  40年来,王立滨行车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一直保持着“安全正点第一、平稳操纵第一、节约电能第一”的全局纪录。作为劳模工作室兼职技术教师,他还为段上培养了30多名技术骨干。面对“新技术、新交路、新规章、新机型、新人员、新变化”常态,王立滨义务担当“劳模工作室”客座教授,为兰州西机务段2000多名“大车们”传经送宝,退休后继续为铁路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