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成亏损,债基还能买吗

作者:陈偲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6-05-02 10:44:42

逾九成亏损,债基还能买吗

  净值下跌、募集期延长……曾经备受投资者追捧的债基,竟然“卖不动了”。频频出现的违约事件成为“黑天鹅”,再加上近期经济回暖和股市触底反弹,固定收益市场遭遇了一轮抛售,债券基金同样未能幸免,陷入“下跌-赎回-抛售”的恶性循环中。

  债市的“小船”说翻就翻,今年还能愉快地买债基吗?

  “债基都能跌成这副样子。”4月26日,上海白领秦雯指着电脑屏幕上“绿油油”的数字无奈地对记者说,当初买债基就是冲着“稳健”二字去的,谁能想到债基也会大面积出现净值下跌。

  近期,延续了两年多牛市的债券市场由于“黑天鹅”频飞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债市不佳,债基遭殃。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超过90%的债基出现净值下跌。很多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归零,个别纯债基金净值回撤超过10%。

  公募基金深切地感受到了赎回压力。“明显赎回。”4月27日,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最近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债券市场有明显调整,投资者对信用债券较为谨慎。

  与此同时,投资者的谨慎态度也导致近期新发债基连续出现延长募集的情况,有的最终成立也仅是勉强踏过2亿元门槛。

  “近期投资者应以防守为主,避开产能过剩行业。”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债市“黑天鹅”事件频发,影响到企业发行新债,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冲击,同时也使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在一系列事件冲击下,未来债市牛市行情或难延续。

  违约风暴

  债券违约风暴持续,一级市场进入冰封期,越来越多的违约案例推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4月27日,4月中国企业至少有103只债券累计1009.1亿元推迟或取消发行。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自2014年3月“11超日债”开启国内债券实质性违约的序幕以来,债市违约风暴在今年步入高潮。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境内提示债券违约风险的发债主体就已接近40家,涉及债券超过50只,金额约为600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就已发生14起债务违约事件,涉及27只债券,其中19只公募债、8只私募债。

  在海通证券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团队看来,中铁物资突然公告旗下168亿债券全部暂停交易,是压垮债券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是级别太高,出事之前‘中铁物资’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评级在AA+,属于仅次于AAA最高级的债券评级;二是规模太大,超过100亿,以前的债券违约最多几十亿,涉及机构之多远超过往;三是相关债券全部暂停交易,而此前即便发生债券违约,但是未到期债券通常仍可继续交易”。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关债券全部暂停交易”。姜超解释称,如果投资者发现购买的产品有相关债券,那么肯定有动力将产品赎回,那么产品的管理人只能卖组合里其他的债券,如果大家都去卖而没人买,势必就造成整体下跌的局面。

  海通证券认为,随着去产能的推进,预计会有更多违约事件浮出水面,违约将呈常态化。对存续债券按照债务负担、盈利性、短期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简单筛选的结果显示,风险较高的债券仍有近500只,总额近7000亿元,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化工、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

  4月27日,耀之资本某投资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几日不管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收益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主要影响还是来自于短期经济数据反弹的影响,加上信用市场对违约风险的担忧,使得投资者对于目前信用债市场保持谨慎。”

  霍肖桦则对记者指出,债转股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违约的道德性风险因素。“近期宏观面企稳,资金面充裕,但却频繁出现债市违约现象,且违约主体从民企传导到国企,主要是债转股的推行,部分负债较高的国企为了获得债转股的名额,发生违约行为”。不过,霍肖桦强调,尽管当前债市流动性收紧,但总体来说,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概率较低。

  债基遭殃

  债市波动对债基的冲击已然显现。一方面,存量债基净值下滑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4月份以来开放式债基中有866只净值下跌,净值跌幅较大的前20只债基中,多为可转债基金和分级债基中的B份额。值得一提的是,纯债基也近乎全军“沦陷”,454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中,有381只基金净值出现下跌,9只短期纯债基金近一个月净值全部下跌。

  投资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量基金份额赎回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上述基金产品部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据其了解,不少基金公司的债基近期出现明显赎回现象,“我们公司封闭型债基比较多,所以还不算太严重”。

  “每一次下跌都有赎回的情况发生。”另一家沪上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上周集中赎回得比较厉害,这两天好多了。”

  另一方面,新债基遭遇“卖不动”的尴尬,出现延长募集的情况。4月25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的长盛同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将延长募集期。募集终止日从4月26日延长至5月13日,39天的募集期对于此前热火朝天的债基来说未免略长了。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不只一家。3月14日,博时裕新纯债债券型基金募集期由3月14日延长至28日。最终,该基金的首募规模(2.13亿元)也只是勉强踏过2亿元的成立门槛。

  “近期债券基金整体风险偏高。”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国际金融报》表示,“连续不断出现的债券违约事件,是当前市场中全新的一种重要风险。早在两周前,我已向投资者提示过相关风险,建议尽量回避债券基金,甚至可以考虑赎回,尤其是那些已经被违约过的债券基金、其所在公司的其他债券基金、同一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其他债券基金。”

  据王群航介绍,除了纯债基金外,还有几类基金由于投资的债券较多,也有可能遭遇信用违约风险,也要谨慎对待。包括偏债型基金(债券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基金资产的50%);使用绝对收益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比如“同期银行定期一年存款利率(税后)”等,这类基金极大概率地会重点投资于债券市场;使用相对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但却是低管理费率的产品(一般来说是低于1%),也有极大可能是重点投资债券;打新基金,这部分基金一般重点投资债券。

  紧急“排雷”

  在王群航看来,关于债券基金信用风险的控制,对于行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有些管理人之前可能知道有这么一个术语,可真正用到投资实战当中,经验还不够丰富。尤其是实质性违约,只是近期才真正遇到的挑战。

  据记者了解,面对一只只盘旋在不远处的债券“黑天鹅”,债券基金经理普遍大打防御策略,排查债券“雷区”,提高“入池”标准。

  国泰君安证券统计显示,一些发生或卷入重大信用事件的债券重仓基金数量下降。重仓持有“15天瑞债”的基金数量从之前的4只下降到0,重仓“13铁物资MTN002”的基金数量从之前的2只下降到1只,重仓“15铁物资SCP005”的基金数量从之前的2只下降到0。

  以中铁物资债为例,从一季报来看,基金持有该债券的金额从1.11亿元下降到7050万元,环比减少36%。因提前减持或到期,易方达、万家、长城等多家基金公司的持债名单中都已没有了中铁物资债,成功避免“踩雷”。

  “此前信用债一般等级在AA-以上就可以入池,现在对信用等级要求更严格一些,更偏好AA+以上的信用债,我们对部分行业也进行了限制。”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对媒体表示。

  4月27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债券投资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虽然近期我们没有专门提高入库标准,但是公司内部进行了自查,有问题的债券已经全部移除了。”

  “基于目前市场短期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在投资策略上也将作出相应调整。”上述耀之资本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众所周知,债券市场最大的风险点在于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对于利率风险,在整体经济形势疲软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控制杠杆比例,择时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对冲,并在择券方面向高评级的短期信用债转移,持有到期从而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降低信用风险;在债券的信评方面,我们也不断在加强完善,所有可操作债券都会通过一系列严格的信评流程才能入库供投资经理选择,因此投资者不必过度担忧。”

  不过,该投资经理指出,对于未来债市的走势依然持乐观态度。首先,监管层是不会允许大面积发生信用事件引发的经济不稳定,我国经济形态大概率不会发生“硬着陆”状态。其次,今年市场充裕的资金和债券投资配置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的概率也很低。因此,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债券的防守属性还是能给客户带来稳健和可观的收益。(记者 陈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