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蕴意深刻的遗忘

来源:新华网
2016-05-05 06:29:10

  手捧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新书《匿名》,初一见面,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力作,是王安忆继长篇小说《天香》发表四年后,又一部极具叙事特色和思辨意味的长篇佳作,也是王安忆文学创作四十周年之际又一次全新探索。

  这部长达35万字的长篇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小说发生的背景“林窟”——这个丰富而混杂,曾经一度繁荣今天却已然消亡的小文明社会并非来自王安忆的凭空捏造,早在她201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林窟》和散文《括苍山,楠溪江》中已初见雏形,而故事的人物原型则脱胎于她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听闻的一个大学教授失踪的故事。小说以一场阴差阳错的绑架案开端,一个退休返聘在民营外贸公司的上海老头被误会为卷钱跑路的老板“吴宝宝”,在经历了黑道绑架、审讯、失忆之后被抛入一个叫做“林窟”的大山的褶皱之中。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被迫中断,此际的他远离了现在城市文明,遗忘了姓名、身份和来路,改变了身形面貌,只记得语言与文字。于是,在褪去了文明的外衣之后,他不得不进行人类的二次进化,在这片原始蒙昧的匿名天地中艰难求生。与此同时,他远在上海的家人开始了一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并行的抽丝剥茧般的寻找。

  王安忆坦言,她无意于将《匿名》写成一个具有悬疑探案特色的类型小说,也无意于让故事的主人公上演一出当代版的鲁滨逊荒岛求生记,而是希望通过上海老头从人类原始状态一步步自我进化、自我命名、自我建构所处的世界的过程,来探讨人类自我与历史、语言与文字、文明与时间之间的玄妙关系。于是,在这个万籁俱寂而又万籁俱响的世界中,主人公与带他来“林窟”的绑匪哑子在长满杂草的麦地上写下一个个关于种植的古字,直指人类文明的最初;他偶遇已从“林窟”迁居“野骨”的傻子二点,建立起如父如友的温情,并逐渐找寻到遗落的文明碎片,拼凑出一个已然灭绝的山村的文明史和生存方式;他在空旷的山林中和充满灵性的鸟儿兀自对答,充满奇妙的玄机……主人公在遗忘的恐慌中不停地为事物命名,一点一点地发现,一点一点地拼凑的过程,可以令人想见此前的人一层一层的生活积累,“经哑子和二点的教育,他已迅速成为杂食动物。别以为杂食动物是野蛮人,事实上,是人和自然的协商再协商。哑子和二点都是成功的谈判者,他们又带出新人类,一个老新人类。”正如文学评论家张新颖所概括的:“我觉得写他,写的是历史,人的历史,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包含着人类的全部历史。”这部将夹叙夹议做到极致的“烧脑”小说,对读者来说也是一次阅读挑战,王安忆承认,新书不像以前的作品那么好读,“我以往的小

  说人物是比较生动的,靠近日常生活,主角以女性为多,这次主人公变成一个面目模糊的男性,反差很大。”

  《匿名》是一部王安忆刷新了新高度的作品,评论家认为“需要反复读”,读来处处有惊喜,不光是思想性,文字中生活的质感也扑面而来。读罢《匿名》,不禁对作家深邃的文字背后,所传递出的饱含智慧的用心思考,深深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