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赶考”不动笔

作者:李茂颖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5-06 02:27:00

  核心阅读

  乡镇工作头绪多、事情杂、条件相对艰苦,适合基层一线的干部往往干不久、留不住。为有效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云南昆明市在换届中打破基层干部身份限制,从全市10个县区拿出26个乡镇副科级岗位,首次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进行选拔。

  经过层层选拔,20多个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脱颖而出,余兴勇任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镇副镇长,分管农业、水利、交通等工作;叶兆兰任昆明东川区阿旺镇党委宣传委员。已经上岗一个多月的余兴勇告诉记者:“刚开始熟悉工作,但工作内容都是过去接触过的,上手很快。”

  打破身份限制,面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这场专项选拔要走哪些程序?效果如何?

  业绩评价取代笔试,乡镇一把手做考官

  “看到公告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公务员考试不怎么会,年龄也比较大,很难考上。”之前任东川区铜都街道深沟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叶兆兰说。在社区,叶兆兰可以说是工作“一把抓”的好手,但是在考试上,叶兆兰曾经历了两次公务员考试,都败在第一轮笔试上。这个政策给了叶兆兰机会,此次选拔的第一轮不看笔试成绩,而是看经历业绩评价。

  去年底,《关于全市2015年竞争性选拔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告》在昆明全市一经公示,立刻在乡镇干部中引起巨大反响。公告明确,符合报名条件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只要通过经历业绩评价、面试以及群众考察三关就能够“连升两级”,直接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

  为准确评判应试者与竞争岗位的匹配度,昆明市委组织部精心挑选了8名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主评委,以县区交叉回避的方式对应试者的工作任职经历、工作业绩等进行打分。最终,经过激烈的评比,207个报名者,有53人进入面试。

  “工作量越大、难度越高、成绩越突出的干部得分就会越高。” 担任主评委的嵩明县杨林镇党委书记潘智说,“这样的选拔能把基层实际情况反映出来,选出来的也都是经验丰富,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

  干什么考什么,面试应答干货多

  “请介绍一下你们村的工作,谈谈2016年如何开展扶贫攻坚?”考场上,余兴勇遇了这样一道题。

  余兴勇之前任禄劝县九龙镇三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三哨村是昆明位置最偏僻、最贫困的村子,在来考场之前,余兴勇还在挨家挨户地进行扶贫调研。

  “从来没有经历过面试,我们村里工作也忙,什么都没准备就来了。”余兴勇说,“要是其他问题我还真不会,讲到扶贫,我就有啥说啥了。我们村是贫困村,扶贫就是我们正在干的工作。”

  为了考察出应试者的综合素质,面试考题遵循“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主要包括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组织协调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具体内容,侧重考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我们的考题还是以主观题为主,注重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尽可能达到广度和深度并重、专业性和实用性结合。”昆明市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处处长苏锐坦言。

  在面试过程中,应答有“干货”是这些村官考生最显著的特点。“过去一些考试,很多考生虽然说得很华丽,但是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往往说不到点子上。”面试考官唐敬东直言,“乡镇工作有自己的难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直接同老百姓打交道。这批考生很接地气,他们直接参与、处理过很多基层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所以答案都很实在。”

  面试结束后,得分当场公布,考生签字确认,并按经历业绩评价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权重计算成绩。

  注重群众口碑,全方位甄别人选

  “叶书记为人低调,从来不摆官架子,经常到困难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群众有困难找她从来不会推脱,我们很喜欢和她交心。”在考察组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时,通过了经历业绩评价、面试两关的叶兆兰得到了这样的群众评价。

  在考察过程中,考察组会在平时考察任用人选总体表现的基础上,从群众评价公认度上察其“德”,从群众工作方法上察其“能”,从密切联系群众上察其“勤”,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察其“绩”,从群众口碑中察其“廉”,全方位甄别好任用人选。

  “乡镇工作条件艰苦。这些村干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里有归属感,也更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真正在群众中有口碑的乡镇干部。”东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昌凤说。

  过去由于身份限制,很多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村干部和乡镇事业人员进不了公务员队伍。这次选拔首次打破了这种限制,面向没有公务员身份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这些经过基层磨练、熟悉基层情况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来,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加强乡镇执政能力建设。

  “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提拔。”昆明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善基层工作的评判标准,建立起更加规范、科学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让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基层干部上得来、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