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工业战略对接凸显中德合作潜力

作者:冯雪珺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5-26 00:00:00

  2016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二届欧洲论坛近日在德国城市慕尼黑举行,300多位中德两国的政、商、学界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围绕“双赢合作: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深入探讨。

  作为德国的一项国家战略,工业4.0涵盖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字经济、物联网、弹性生产等。自2011年提出以来,经过5年的摸索,工业4.0不断发展。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战略任务,中国也正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已经颁布实施。

  中德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创造了良好条件。去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德双方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认为,随着欧中双边贸易、“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推进发展,欧中关系将取得丰硕成果。

  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中德双方的合作对接必将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当前的中德关系正处于最活跃、最富成效的时期,中德合作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中德合作也在中欧关系中起着稳定锚的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非常务实。

  中国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德国有先进技术,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法国凯辉会计学教席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丁远表示,德国在制造业上有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公司管理也富有经验,但8000多万人口的市场存在相对的局限性,“需要走出国门,扩大市场”。“中国制造2025”正朝着产业链高端迈进,可以与德国乃至欧洲成熟的工业技术很好对接。尤其是大数据、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而这也是工业4.0的实践基础,两国在技术上的合作可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德国成为中国投资热土,处于经验积累阶段的中企与其他外国投资者相比更具耐心,无疑是良好的投资伙伴。

  汉德工业4.0促进基金合伙人沃尔夫冈·赛博尔德对德中工业升级对接充满期待。他指出,未来德中双方实际对接合作的关键在于正确“配对”,需要更多同时熟悉两国情况的“桥梁性”机构发挥作用,寻找到合适的合作领域、企业与方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前景充满希望。“从跨国公司到私营企业都应抓住中国机遇,不要错失发展良机”。

  德国企业抓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商机、拓宽中国市场就意味着拥抱未来。“中国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市场,它的体量不容小视。”德国博世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克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经济转型带来了机遇,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都在促进产业与新技术融合,与德国工业4.0可以互通。

  (本报慕尼黑5月25日电 冯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