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汉学家畅谈澳中关系

作者:李锋 鲍捷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5-28 00:00:00

  5月27日,澳大利亚汉学家座谈会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举行。参加座谈会的10多名澳大利亚汉学家围绕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深化澳中青年交流、进一步办好孔子学院以及两国智库和研究机构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合作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学术界通常以16世纪作为汉学研究的发端。几百年来,大批汉学家辛勤耕耘,潜心研究,在中国的语言、艺术、哲学、政治、科技、社会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投身汉学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国际汉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显学,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汉学研究为各国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与中国虽远隔重洋,但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并不陌生,这其中就有澳大利亚汉学家的贡献。澳大利亚汉学研究发展很快,在国际汉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澳大利亚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有着自己的特色。他们大都比较重视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普遍对中国的现实问题感兴趣。比如,长期在中国执教的马克林教授,对中国政府治国理政方面的研究就很有独特的见解。他的著作《我看中国》呈现了1949年以来,西方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受到汉学家们的好评。

  与会汉学家们表示,国际汉学研究应该从中华文化的角度,中国道路的角度,中国共产党的角度以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角度入手,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开展对中国历史与现实话题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当前澳中关系运行在良好的轨道上,两国友好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

  澳大利亚前外长,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学院院长鲍勃·卡尔说,根据一项针对1000名中国商界人士进行的调查显示,94%的人认为澳大利亚的商业环境非常好或好,85%的人认为中澳经贸关系非常重要或重要,80%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很重要或重要。卡尔认为,这并不是说两国关系就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应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和挑战。他建议应组织更多的澳大利亚记者访华,了解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等当前比较引人关注的话题。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吕氏春秋》《墨子》等中国古籍的翻译者杰弗里·里格尔(中文名王安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总体上非常好。澳大利亚认为,澳中关系稳定良好最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这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因为相当一部分澳大利亚民众已经意识到,澳大利亚必须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亚洲,与中国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亚太地区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大卫·古德曼告诉本报记者,今后两国应该加强民间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些都对澳大利亚民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本报悉尼5月27日电 李锋 鲍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