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罗非鱼如何“游”到外国餐桌

来源:新华网
2016-05-28 14:48:00

一条罗非鱼如何“游”到外国餐桌

编者按:

  继3月份我国出口额重回正增长后,4月份外贸延续增长态势。

  尽管如此,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外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做出“今年以来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判断。在旧有发展模式日益乏力的背景下,探寻新动能成为外贸稳增长的当务之急。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自我革命式的转型和创新,从封闭制造到主动开放,从批量加工到技术引领……由企业自发探索的创新模式正由点及面加速聚集,形成促进我国外贸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新华网推出系列策划《创新驱动下的外贸企业群像》,聚焦我国外贸创新发展中的新模式、新亮点、新趋势。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陈凯茵)罗非鱼,一种美味佳肴,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据统计,2014年我国罗非鱼产量约为155万吨,占据世界总产量的40%,也就是说全世界大部分罗非鱼实际上都产自我国。那么,一条罗非鱼需要多久才能“游”到外国餐桌上呢?

  罗非鱼从小蝌蚪大的鱼苗长成拇指大小,需要30天左右。这时候他们需要被做上标记,分散到各个养殖场。在养殖场内安逸地生活3个月到4个月之后,他们进入到加工环节。加工完成后报检出口最短还需25天才能正式“坐”上跨海的船,在海上漂泊30到45天之后,最终踏上美国市场。

  这条路历时6个月,虽然漫长,但长期以来还算顺畅,谁知道在去年,一场“磺胺事件”让罗非鱼跨洋之路的门槛陡然抬升,愈加艰辛。

  2015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强了对输美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检测。由于中美两国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控制和检测标准、检测技术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几乎所有中国企业的罗非鱼都上了FDA黑名单,进口产品被扣留检测。

  这一消息“打”得广西金海盈食品有限公司这一主营罗非鱼出口的水产企业措手不及。

  “去年5月几乎一张订单都没有,这是我入行以来从没遇到过的,感觉非常绝望,迷茫,太难熬了”,广西金海盈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明娟回忆那段艰难时光,心有余悸。

  作为95%以上产品出口的外贸型企业,从年出口额逾3000万美金,罗非鱼等产品畅销欧美及日韩等地,到零订单,2015年的这场“飞来横祸”对于金海盈来说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然而,这家典型的外贸出口企业并没有就此被打倒——既然壁垒提高了,那他们就同样提高对产品的要求。

  金海盈副总经理袁中胜介绍,公司斥巨资购置了美国海关同款检测设备,完善检验规范和抽验程序,自检合格再出口。此外,他们还从源头严格控制磺胺的残留,加强了对养殖基地的源头监管,从饲料到兽药,严格控制鱼类磺胺的摄入。

  “这样就再也不怕美国海关的检测和扣留了,用的是技术手段来突破美国的贸易壁垒。”袁中胜说。

  2015年下半年,金海盈在“磺胺事件”中突围成功,退出FDA“黑名单”,订单稳步回升。最终,企业全年外贸出口达4840万美金,在一片惨淡的同行中脱颖而出。

  危机解除了,但更深的危机仍然存在。罗非鱼不再是水产行业的“宝藏”,罗非鱼单品利润的下滑是金海盈未来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袁中胜说:“现在养罗非鱼也不挣钱了,一个货柜的利润只有3%到5%。”

  数据显示,近几年受生产成本上涨以及巴沙鱼产品的冲击,罗非鱼出口贸易竞争力优势递减,并在2015年出现转折,首次出现量、额双降。

  金海盈给出的应对方案是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同时增加产品种类。

  目前,公司推出了浅去皮罗非鱼片、深去皮罗非鱼片和超深去皮罗非鱼片这些单价更高的产品来吸引国外高端客户。与此同时,金海盈还开始拓宽公司经营思路,研发鱼酱油,设计综合海鲜包,开发即食的海鲜产品等来走差异化竞争道路。

  “走老路肯定是行不通了,”周明娟感叹,“我们也在不断尝试,希望能闯一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