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精准滴灌”支持结构转型

作者:李国辉 来源:金融时报
2016-05-28 15:29:03

  5月2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7天期95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25%。公开市场将实现单日资金净投放450亿元,本周净投放700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净投放。此外,27日还有1000亿元6个月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不过央行本月16日已开展MLF操作共2900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布的《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以下简称《回顾》)统计,2015年以来,央行累计5次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9次引导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

  有分析人士认为,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任务目标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而这也将深刻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走向。2015年货币政策以稳健略偏宽松为主,而步入2016年后,货币政策继续稳健基调,积极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和结构调整。

   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回顾》提出,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速高涨主要是“货币政策适度考虑了逆周期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稳定的需要”叠加春节因素影响,如今“随着春节因素消除和股市逐步趋稳”,货币信贷增速最终将回归正常区间。《回顾》还强调,“月度数据出现一些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观察货币政策稳健性不能仅看个别月份。”

  另一方面,《回顾》还预示,“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然而,这并非真实的货币增速,因而并不代表货币政策从此趋紧,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M2增速将回归正常。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央行就信贷与M2增速单独进行了说明,向市场传递了稳定信贷增速的信号,并“预告”基数效应将导致M2增速继续下滑,未来M2同比增速先降后升的格局基本明确,这与货币政策更趋实质稳健的基调相符。

  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认为,央行所指的“稳健”,更多意味着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稳市场”中要合理发挥作用。就此而言,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也未尝不是“稳健”货币政策的应有之义。

  5月26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政府债务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政府债务仍有一定举债空间,政府可阶段性加杠杆。”钟正生也认为,这里释放出明确的财政政策适时适度加码的信号,“宽财政+稳货币”将是最为适宜和可行的政策场景。

   刺激需求遭否定怎样的货币政策更合适

  从近期的政策看,通过政策刺激和加杠杆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已经被否定。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4月份宏观数据的波动,表明短期需求推动的外生性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以解决,需求扩张只能适度。那么,要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更合适?

  明明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约束更多,货币政策空间更受限。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去产能、去杠杆需要偏紧的货币环境,去库存、降成本需要偏松的货币环境,补短板需要精准的货币投放。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角度看,去库存和去产能、去杠杆存在反向作用。去库存在今年一季度效果显著,目前高速增长的M1和M2已经营造了去库存环境,但应认识到,去产能和去杠杆才是供给侧改革发挥长期效果的核心和关键。

  黄剑辉建议,货币政策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也应避免“急刹车”和“矫枉过正”,并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此外,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做好预期引导,推动强化市场的相关制度改革,使股市、汇市、楼市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股市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汇市要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楼市要服务于“人的城镇化”。

   货币政策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5次实施定向降准,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机构占比超过98%,对中小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准备金率,鼓励支农支小。同时,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的定向支持作用,将抵押补充贷款(PSL)的对象由国开行扩大至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并扩展了支持范围,创设扶贫再贷款,构建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

  《回顾》提出,“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保持总量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同时,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一些边际上的作用,通过适度的‘精准滴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明认为,这或许预示当前“公开市场操作+MLF+PSL”将成为货币政策新的主打组合操作,结构化工具将持续发力。

  此前,央行宣布从2016年5月起,在每月月初对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PSL。明明表示,PSL有助于加快信贷增长、结构调整,表明央行有意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记者 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