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创业者——于成忠

作者:黄富友 来源:中国网
2016-05-30 08:03:12

探访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创业者——于成忠

图为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成忠。

  中国网伊犁5月29日讯(记者 黄富友)28年前,于成忠还是河南周口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民;28年后,他已经成为霍尔果斯口岸一家年出口额突破上亿美元大关的集团公司董事长。回想起自己28年来的创业经历,于成忠感慨:“没有好政策,就没有我于成忠的今天。”

  于成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岁就出来打拼,选择了新疆这片广阔的土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如今总算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初来新疆的他举目无亲,一切都靠自己。他蹬过三轮,沿街走巷卖过菜,骑着三轮在街主市上卖水果,甚至被城管追得四处躲着做生意。就这样,他一边艰难地生活,一边学习做生意。一晃三年过去了。他学会了做生意,也有了点儿积蓄。1992年,他在伊宁市天山街菜市场开始做蔬菜水果批发。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他都做地红红火火。但他一直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把眼光投放到欧亚市场。1997年霍尔果斯口岸通关,他去实地考察,发现中亚国家非常喜欢中国的蔬菜水果,特别是南方水果。他果断认定霍尔果斯口岸是一块宝地,于是从1999年正式进驻霍尔果斯,开始外贸生涯。

  刚开始做外贸也很难,没有固定的客户,欠账严重。许多水果都是从南方运来的,运费高,不易存放。如果不及时找到合适的客户,水果一烂就一分不值。有时候赔钱也得卖。而有了客户以后,货源又不好组织,特别是蔬菜。1999年伊犁本土没有多少大棚蔬菜,许多反季节蔬菜都是从外地运来。这样成本高、价格贵,很难外销。“想把量做大,可是没有自己的保鲜库。特别是冬天,没有自己的保鲜库就租用别人的,这样成本太高”。到了2006年,他已经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体,并建立了300亩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200个,在伊宁市带头建起了面积达2500平方米,一次性可存放货物达1800吨的2栋保鲜库。这即解决了天山街菜市场的果蔬商贩无保鲜库存货的困境,也给伊宁市的居民增加了收入。

  在多年的外贸生涯中,于成忠深深体会到,要把生意做大做强,必须成立外贸公司,有一个完善组织机构及科学的管理体制。于是他在2010年2月成立了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招贤纳士,网罗人才。为确保霍尔果斯口岸果蔬能够正常出口,并保证出口货物的品质,由他牵头组织口岸所有出口商在2009年成立霍尔果斯口岸首家果蔬协会。协会在执法部门、企业、及出口商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果蔬能够快速、便捷出口。

  公司发展至今,于成忠名下有五家收购公司,五家外贸公司,一家国际货代公司。目前资产达到1.5亿元人民币,公司拥有正式员工50余人,临时用工每天达200人。2015年集团公司出口果蔬超80000吨,约1亿美元,占霍尔果斯口岸果蔬出口量的52.8%,2016年公司果蔬出口目标将突破2亿美元。

  事业成功了,家庭幸福了,但他没有忘记回报社会: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捐款3000元;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捐款6000元;2012年南疆骚乱时,给当地管委会送去了10000元慰问金及水果等。 他默默做着这些,不求回报,只希望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

  于成忠始终坚信,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和上进,这个人以后的事业道路也一定会更美好。现在,26岁的女儿于欢大学毕业后已在自己的公司工作两年。作为一名普通的行政人员,于欢主动向别人虚心学习,希望能更多地帮助父亲把国际贸易做大做强。

  于成忠坦言,在企业自我发展的同时,他能做的就是把新疆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联系起来,把历史传承和现实需要连接起来,更好的建言丝路经济,把脉新疆发展,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