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撬动世界留学版图(图)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5-31 00:00: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热情高

  塔吉克斯坦姑娘米娜2009年考入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学习中文,大学四年中不断往返中塔两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本科毕业后,她终于如愿到中国留学。2014年,由于流利的中文和专业背景,米娜接受中国国家汉办的邀请,担任中塔孔子学院签约仪式的翻译。“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终于可以用所学为塔中两国交流出一份力。未来,我希望能在孔子学院任教,成为塔中两国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俄罗斯学生布拉特在中国学习了两年汉语后,选择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就读。随着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在协调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布拉特说:“能从中国角度了解与理解国际关系,这是我在华学习的一个很大优势。”除了学习,热心肠的布拉特还为来华留学生们做了不少好事。去年,他和几位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同学一起在北京创立了俄罗斯学生联合会,提供各类信息并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包括俄罗斯学生在内的各国留学生更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和愿望日益凸显。在政策引导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华学生数量增长明显。2015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与上年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

  2016年4月,中办与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同时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来自巴基斯坦的安纳斯目前在北京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他说,中国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发展很快,在巴基斯坦,他周围的很多家长都乐意把孩子送到中国读书。“北大的课程安排非常好,各类设施也很完善,拥有和西方国家同样的研究水平,还与世界顶尖机构合作,专业的英文授课也令人惊喜。”说到学校教学,安纳斯赞不绝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事务科科长苏力介绍,包括该校在内的国内许多高校,国际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英文授课、双语授课项目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生的国家分布较均衡,本科生以亚非为主,研究生中来自欧洲的留学生已占近20%,他预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数量将有很大增长空间。

  培养国际学生是一种公共外交

  为了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2015年,我国继续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抓手,做好招生和管理工作,推动招生模式改革,201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总数达到40600人,比2014年增加9.9%。同时,积极配合中美和中欧等人文交流机制工作,继续执行好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和中欧学分生专项奖学金项目。进一步鼓励我高校和美欧高校建立和深化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发达国家青年学生来华留学。

  2015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还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和战略力量。通过实施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协助各国开展青年杰出人才资源建设,影响和塑造其各领域的潜在青年领军人物。

  与此同时,多所高校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有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和高质量的人文专业教育,吸引了许多优秀留学生修读我们的人文专业”,华东师范大学国交中心主任黄美旭说。中国石油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滦凤池老师也介绍,中国石油大学的工程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留学生回国后基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并获得丰厚薪酬,这也是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学生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特殊的战略资源。各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对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国际教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因为求学特征和在目的国停留时长,培养国际学生是一种深入的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国际学生流动的格局和趋势往往能体现各国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差距,而能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且用之,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