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黎维和老兵:我为什么五次奔赴维和战场?

作者:华迅 周锐 来源:新华网
2016-05-31 15:47:54

  新华网贝鲁特5月31日电(华迅 周锐)5月29日是第14个国际维和人员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官兵们面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共话忠诚与担当。这次是“老兵”肖军第5次执行赴黎维和任务,他在现场的一番话,可谓道出了中国军人为何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奔赴异国维和战场的心声。

  为了军人的担当

  回忆起2007年第一次赴黎巴嫩维和的动机,肖军说,当时自己只是因为觉得“温室里长不出大树,鸟笼里养不出雄鹰”,希望经过战火硝烟的历练成长为优秀的军人,所以报名参加了维和。

  但真正踏入维和战场的那一刻,肖军才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中更糟糕。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之间,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布满弹坑,地雷随处可见,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和醒目的骷髅头警示标志令人感到阵阵寒意。

  穿上20多公斤重的防护装具,带上探测仪,在雷场每前进一步都仿佛是与死神作较量。炎热的天气,地表温度接近50℃,雾气很快在防护面罩上凝结,汗水在身上肆意流淌。探到地雷,清除地面伪装层,由外向里掘进……汗水不停从脸上、额头上滴落在面罩上,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十分吃力。

  有人说,工兵是“刀尖上的舞者”,肖军对此深有同感。在排雷、排爆过程中,肖军既遇到过上世纪初的诡雷、跳雷、反坦克地雷,也见过千奇百怪的航弹、榴弹、子母弹……他清楚记得,有一次拆雷碰到“子母雷”,如果当时操作稍有不当就有可能触发双雷,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祖国的荣誉

  如果说和平是对军人最大的褒奖,那么战场就是军人最大的舞台。肖军说,维和期间,处处充满挑战的战场环境和时时枕戈待旦的备战状态让他受益颇多。走出国门,与近40个国家的维和军人同台竞技,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

  他记得有一次,一个村庄有两枚未爆弹亟待排除,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联黎部队)指挥部命令中国和另一支外国维和分队火速前往。根据任务分配,两国扫雷官兵各负责排除一枚未爆弹。然而,到达现场以后,中国维和人员迅速展开作业,那支外国维和人员却被当地居民拒之门外。因为在当地人看来,中国维和官兵更值得信赖。

  “在所有维和队伍当中,中国军人的排雷速度、质量和安全系数都最高!”时任联黎部队副司令桑迪·伯恩范蒂如是评价中国军人。自2006年以来,中国应联合国请求已向黎巴嫩派出维和官兵4000多人次。10年来,中国维和军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和“中国奇迹”,至今保持着联黎部队中“零伤亡”“零违纪”“零遣返”的良好记录。

  为了大家舍小家

  首次赴黎维和后,肖军又先后三次奔赴黎巴嫩。儿行千里母担忧,肖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天半夜母亲突然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儿子,你没事吧?我和你爸睡不着……”原来,母亲晚上梦见他扫雷发生了危险,刚刚被噩梦惊醒。

  由于维和任务时间跨度长、通信联络不方便,家里先后介绍的几个女朋友都因受不了长期“电话恋爱”而分手。去年10月,已过而立之年的肖军终于踏进了婚姻的殿堂。今年3月,他已和妻子做好要孩子的准备后,却传来再次备战第15批赴黎维和的消息。

  “这次绝不能再去了,我们还指望着抱孙子呢!你走了,孩子咋办?”父母极力反对。

  “孩子可以明年再要,但扫雷任务不能等到明年再去完成!”考虑到这一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要在雷区开辟新通道,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骨干,肖军觉得自己有责任、更有义务再次奔赴“前线”。说服家人后,他最终再一次踏上维和征程。

  当有人问“你下次还会再去吗”时,肖军斩钉截铁地回答“会!”他说,相信每一名有血性的中国军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