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名士写信损友一不小心写入《古文观止》

作者:刘黎平 来源:广州日报
2016-05-31 15:52:00

  伪隐士:形驰魄散 志变神动

  且说这周颙,平日里也蛮有隐士风度的,不信?你瞧,这位隐士“傲百氏,蔑王侯”,哪家门派都不放在眼里,连王侯都懒得瞧一眼。他冷冷的气度,简直是秋天肃杀的寒霜,见着都打冷战,“霜气横秋”。注意了,“霜气横秋”不是“老气横秋”,不是贬义词,倒是有点霸气侧漏的味道。

  不过,这位隐士据说学问不怎么样,孔稚珪老师说他“习隐南郭,窃吹草堂”。为了对仗,话说得这么绕,其实无非就是骂他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只不过骂得文雅一点。

  果然,不是真金,就怕火炼。这周颙本来就心不在焉地隐居,欺骗山林,“诱我松桂,欺我云壑”,把大自然当傻子。有一天,检验隐士的事情终于来了。山林之外的南朝朝廷来了调令,调他去朝廷任职,周颙一听到消息就坐不住了,“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得意忘形,神魂颠倒,节操立刻粉碎,志向立即变化,整个人心不在焉,都忘记了自己是谁,从形体到精神,都把持不住了。至于平时穿的隐士服——那些纯生态的荷叶制成的时装,都被撕得粉碎。他一脚踏入忙忙碌碌的社会。

  且看他都忙些什么呢?优雅的古筝不弹了,文艺情调的诗词也不写了,“琴歌既断,酒赋无续”。成天里陷入无休无止的工作,忙于应付朝夕不断的公务,脑子里和心里边尽是无穷无尽的公文和考核,“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疲于奔命,再也没有隐士的潇洒和无虑。孔稚珪的笔调当中无不充满了揶揄和嘲笑,说得时髦一点就是:瞧瞧你,完全没有了诗和远方,纯粹都是眼前的苟且。

  从职场而言,周颙做的这些都没有错,无非都是正常的工作,想要有社会价值,想要有所成就,辛勤忙碌的工作那是必须的。当然,从隐士眼中来看,这是一种狼狈,一种不得已。各有各的立场,不能简单说谁对谁错,不过,一旦变成文学话题,就有美不美、形象不形象的问题,在孔稚珪的笔下,从隐士转化为官吏的过程,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对比鲜明。

  再下来,连山里的森林溪流和飞禽走兽,都似乎遭受了周颙的伤害,一个个都表现出深刻的愤怒和不满。青松徒然落下树阴,白云失去伙伴,“青松落荫,白云谁侣”?从这里开始,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动漫世界,从写作角度而言,进入了拟人世界。一切山里的动植物形象都被调动了。仙鹤深夜发出怨恨,猿猴清早大声控诉,都在批评假隐士。更有趣的是,连山峰都发起总动员,一座座岭,一座座锋,都耸着肩膀发出嘲笑声,“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十六个字,把山峰的形象都动漫化了。后来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不是源于这里呢?把山当成人来写,有才!

  最后钟山的一草一木以及所有的动物都愤怒了,发出了针对周颙的禁客令。山东拉起了帷幕,白云关闭了门口,树枝也主动伸出来,长长地阻断周颙进入谷口的马车,甚至气愤地扫断了他的车辕。

  山脉已经动漫化,植物也被形象化,实际上,是作者的情绪弥漫了整座山林,激活了整座山峰。

  真相

  可能只是戏谑之作

  历史上,这位文中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周颙根本就没当过隐士,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官吏,从地方官吏扎扎实实做起来。那么孔老师跟他什么仇什么怨,这样动用文采损他呢?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南朝的一种调侃方式,经常拿朋友的缺点开玩笑,在《世说新语》里有记载,甚至还敢当着司马昭的面拿司马懿的名字开玩笑。可能是周颙要上任新职了,孔稚珪写篇小清新开开玩笑,损得越厉害,越见友谊深。至于有没有过度,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史上有名的《北山移文》,被选入《古文观止》,成为古文教材。我们要学的,不是损人,而是艺术,能将自然界拟人化,用来表达自己情绪的文字功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