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能否成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新起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6-03 00:00:00

  6月3日,巴勒斯坦问题国际支持小组外长会将在巴黎召开。在经历了无休止的国际促和无果而终后,人们难以对巴黎外长会抱有太多幻想。但这至少能让国际社会从近年来热门的伊核、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等问题中抽身出来,拿出精力,再好好地审视一下巴勒斯坦问题。

  明年是联大通过巴以分治决议70周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242号决议通过50周年。巴以分治决议中规定的巴勒斯坦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在242号决议中面积进一步缩小至6249平方公里。目前,巴勒斯坦名义上控制着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被分为A、B、C三区,巴方仅对A区的安全、秩序及民事负责,B区由巴以共管,C区完全由以方负责。

  虽然面积一缩再缩,权限一减再减,但巴勒斯坦至今仍未实现建国梦想,建国之路也遥遥无期。巴勒斯坦问题至今已成为中东最长久的痛,并与地区热点问题或多或少相互关联。地区某些极端势力也在利用这一问题蛊惑人心,为自己的发展寻求空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中东就不会太平;中东不太平,世界也难安宁。

  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固然有其复杂的一面,但政治意愿才是关键。其中以色列承担重要责任。暂且抛开那些难以说清的边界、难民、水资源等问题,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巴勒斯坦不建国的现状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吗?巴勒斯坦问题像一个久病的患者,久而久之,国际社会已将其病情视为常态,竟忘却了对其承担的沉重道义责任。而国际社会中,美国的责任首当其冲。

  在冷战时,美国把这一问题作为与苏联争霸的着力点,冷战后又借中东和平进程实现了独霸中东的目标。现如今,美国既不像欧洲那样承担着中东难民浪潮的巨大冲击,也不像中国、印度这般存在着进口中东能源的战略依赖。美国在以色列安全日益巩固的情况下,持续降低对中东的关注度,转而不遗余力地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当某些美国人喋喋不休地妄议南海是非时,是否应该先扪心自问,美国对中东问题的责任完成了吗,美国“卫道士”身份哪儿去了呢?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巴勒斯坦问题也一样,也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出来,难以一蹴而就。可以确定,一次巴黎外长会不可能给巴勒斯坦问题带来实质性突破,但这至少能让国际社会重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共同商讨出路。巴以双方特别是以方应该显示出足够诚意,国际社会应该形成合力。目前,“四方机制”就像是中东和平进程病床前束手无策的医生。国际社会需要在探索新的促和机制上注入更大动力,争取更广泛的参与,凝聚更多共识。

  巴黎外长会能否成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新起点,是本次会议最大的看点。中国外长王毅将提出什么样的中国主张,是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参与巴以问题、为和平贡献中国力量最清晰的信号。

  (何 文 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