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失败令其进退两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06-03 04:59:00

  【新闻分析】

  5月31日,日本民进党、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及生活党等4个在野党联合向议会众议院提交针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以“安倍经济学失败”为由,要求安倍下台。由于执政党占据议会多数席位,这一不信任案最终以124票赞成,345票反对而未能通过。虽然,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惊讶,但“安倍经济学”本该是恢复日本经济、获取民心的“良药”,现在却成了在野党对安倍表达不满、刷“存在感”的重要抓手,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自2012年上台以来,安倍力推“安倍经济学”,通过推行量化宽松为主的金融政策、扩大公共支出为主的财政政策及振兴民间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政策来刺激日本经济,但这一经济政策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一直饱受质疑。数据显示,经过通胀调整后的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为:2012年增长1.8%。安倍政权上台后,2013年增长1.6%,2014年零增长,2015年增长0.6%。2013年“安倍经济学”实行的第一年,即便受到各项财政和货币措施刺激,以及2014年消费税提高前的提前消费等因素推动,当年的经济增幅也未及2012年。可以说,所谓“安倍经济学”完全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不仅如此,“安倍经济学”也未能惠及多数日本企业。尽管依赖出口的大企业从中受益,但真正支撑日本经济的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却深受日元贬值及进口原材料成本飙升之苦。截至2015年12月,日本批发业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52.9%,服装纤维制造业成本则暴涨71.4%。

  此外,“安倍经济学”不仅在企业界得到“差评”,民众对其的认同感更是有减无增。据共同社5月28日、29日实施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安倍经济学”的作用,回答“不认为经济会因此好转”的受访者达64.1%。

  2016年6月1日,在当天国会闭幕的例行记者会上,安倍正式宣布再度将消费税税率上调时间由明年4月推迟至2019年10月。在2014年11月安倍第一次表明推迟增税时,曾断言不会再度推迟。此后又多次表示“只要不发生雷曼危机和大地震级别的事态,就不会再度推迟增税”。然而,安倍再一次食言,不仅打了自己的脸,更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当日,安倍数次提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不明朗,是威胁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归于外部因素影响,这种避重就轻的思维令人匪夷所思。安倍政权还是应该找准日本经济的病根,通过缓解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不安情绪,促使消费和投资得以恢复,保证市场的总体需求旺盛,从而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局。一味地通过金融宽松和财政上的挥霍“散财”,只能将经济的“死结”越拉越紧。

  此间分析称,安倍此次若不推迟增税,在日本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不甚乐观的背景下,将进一步打击占日本经济六成以上的国内消费,安倍政府必将面临多方指责以及要求调整经济政策的强烈呼声。但即使推迟了增税,安倍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未必就会减少。一方面,再次推迟增税,令外界认为安倍承认了他的经济政策的失败,在野党更会借题发挥,向安倍政权施压。民进党党首冈田克就曾表示:“安倍企图利用G7峰会把经济政策的失败蒙混过去。”另一方面,若安倍真要面临解散众议院、重新大选的局面,又不得不重新鼓吹“安倍经济学”来获取选票。而在即将开始的参议院选举中,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评价定会成为主要竞选议题之一。安倍可谓是搬起了“安倍经济学”这块大石头,却又不得不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