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潜力有待挖掘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6-06-03 07:41:00

  “东盟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优先方向,也是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向。东盟大部分国家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重,产能合作的需求和潜力巨大。”这是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2日在广西南宁开幕的2016中国-东盟产能合作高层论坛上作的表述。

  本次论坛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联合主办,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杜青林出席并作主旨讲话。相关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和工商会负责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负责同志,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部分理事参加会议。

  杨秀萍说,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25周年。25年来,中国和东盟共同努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据中方统计,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722亿美元,双向投资额达1565亿美元。中国连续六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向旅游人数突破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达19万人,创历史新高。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杨秀萍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已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共赢之举。目前,中国已与许多国家签署了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落地生根。中方设立的各类多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的高铁、核电、通讯等装备以及钢铁、水泥、平玻璃等优势产能设备先进实用、技术成熟可靠、性价比有竞争力。中国对东盟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分布在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这些产能合作既服务于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又契合东盟国家发展需求,有助于把东盟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杨秀萍同时表示,在商机无限的同时,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也存在不少挑战。东盟内部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国家资金不足、妨碍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中国企业仍缺乏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对东盟市场的需求和运作规则了解不够。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还处于阶段,还有很大潜力需要挖掘。

  杨秀萍强调,深化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国家层面上,双方应着眼于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互利互惠、开放包容等原则,将双方的产能优势、资金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