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村 “腾笼换鸟”记

作者:□记者 王民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6-03 07:04:00

  一座建在高岗上的欧式小楼,墙面斑驳,颜色脱落,门窗暗淡,偶尔有几只鸽子飞进飞出。这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尔夫练球场是河北一个钢铁村——觉道庄曾经辉煌的最好见证。

  远近闻名的觉道庄最红火时,2300多人的村庄吸引来两倍的外来人口,积累了24亿元资产,累计纳税9亿元,历年“纳税大户”奖牌挂满了一面墙。钢铁厂实行股份制,日产1000吨钢材,纯利润30万元,村民月均工资收入四五千元,每年还能享受村集体分红。钢材市场辐射三北地区,每天几百辆大货车进进出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觉道庄2座高炉、2座电炉、8条轧钢线全部停产。即使后来钢价上扬,“领头羊”李万起仍拒绝诱惑,力排众议,“绝不再干钢铁!”

  钢厂倒闭,失去支柱产业,但觉道庄元气尚存。“除了鸡刨狗蹬,还剩下几十亿元资产。账上没有一分钱债务,还有1.5亿元存款。”李万起说,“村集体每年靠土地、物业出租等各项收入1200多万元,每年能保证700万元分红发给村民,存款基本动不着。”

  守着沉寂的村庄,李万起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整旗鼓。

  李万起任党支部书记40年,觉道庄其实已不止一次转型、重生。改革开放后,当多数村庄还在“土里刨食”,觉道庄1979年建成砖厂;砖厂不景气,又建设8座冷库储藏海鲜、鲜果,赚错季钱;1992年,没有任何资源的觉道庄成立钢铁公司,抓住了15年的发展机遇。

  弃钢“腾笼”,“换鸟”转型。李万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觉道庄响应国家提出的钢铁过剩产能向海外转移政策,2座炼铁高炉、2座特钢电炉列入2014年河北省压减过剩产能序列。

  觉道庄前两次转型轻松自然,这次转型也底气十足。李万起介绍说,“当年,我们没有完全分产到户,办了40年企业,留下了8500亩建设用地。旧厂房、旧设备,能拆的拆、能卖的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为新产业腾出空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超千家家具企业因为发展受限,将按规定时限外迁。去年10月,北京·青县合作建设家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项目正式落户觉道庄。基地负责人李博说,觉道庄位于北京东南200公里,距天津只有1小时车程,是承接北京家具企业转移的理想之地。目前,已经有11家福建籍家具企业落户,另有60多家北京家具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未来将形成近百家家具企业集群。

  李博说,这次家具产业的规模性转移,不是简单的搬迁。为引导转移企业升级,这里将统一建设集尘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水性漆密封喷涂工区等,实现环保设备共享与产业整体升级。

  正午阳光下,当年砖窑厂仅存的大烟囱静静矗立,俯视着觉道庄的一切。曾经喧嚣红火的钢材市场原址上,挖掘机正在进行拆除平整作业,迎接入驻家具企业。觉道庄南门外一片工地上塔吊徐徐转动,家具展厅一条街正在建设。

  年近八旬的李万起满头银发,镜片后的目光如炬,他生活俭朴,不坐好车,不用手机。

  按照觉道庄的规划,当地将发挥区位、交通、土地优势,吸引除家具之外的建材、轻工等更多绿色高效企业聚集。“稳住脚跟,不急功近利,照着七八年的时间去打造,靠土地收益和物业出租增加集体收入,让村民家门口就业增加个人收入,把觉道庄发展成小城镇,重新恢复生机。”李万起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