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李祥洲: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中将近一半是谣言

作者:李方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6-14 13:56:00

农科院李祥洲: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中将近一半是谣言

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6月14日在京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嘉宾围绕宣传周主题演讲,并有多个分论坛活动。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在今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指出,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舆论分析发现,其中将近一半是谣言、传言,有些属于消费认知问题,有些属于企业之间,包括国外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制造出来的问题。

“但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即使是在采取了很多措施后,这种担忧没有与日递减,而是出现反复炒作、周期性炒作,引起很多恐慌。”李祥洲强调, 目前有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要实现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所有人参与进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点击进入专题

以下是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昨天下午临时接到通知,代表农业部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很遗憾刚才说的风险交流和检测方面,我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但是我跟大家汇报的是什么呢,我这几年主要是做信息方面的研究,而且近几年以来主要关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与应对工作。我简单介绍一下。

近年来大家也注意到,每天不同的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都有关于食品安全新的质量安全问题的报道,媒体这几年评论曝光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儿童奶、瘦肉精、多宝鱼的问题、催生鸡、毒羊肉等等,甚至有的在超市买的小白菜安全信息,这些问题有的是属于食品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有些是科学争议和标准差异的问题,标准学识的问题,因为我们有些标准和国际上的标识还没有完全接轨,实际上更多我们是通过舆论分析发现,将近一半甚至是谣言、传言,还有些是属于消费认知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是企业之间,包括国外一些企业,为了相互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为了获取利益制造出来的问题。

不管说出哪种情况,反映了我们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担忧,缺乏安全感。而对这种安全感的缺乏这几年来说,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很多措施,包括刚才杜司长、罗院长、杨总监讲的采取了很多方法和路径,但是现在的担忧并没有与日递减,反而好多东西反复的炒作、周期性炒作,引起很多恐慌,有些媒体也喜欢这么做。我们目前,有些东西确实存在,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去年有一个数字,我们公布的数字,不管是农产品合格率96%、97%,尤其是去年到今年连续97%以上,实际上日本的专家统计的数据,在日本检测的境外的产品,中国农产品安全检测不合格率是0.21%,而日本本国不合格率0.3%,美国的不合格率是0.81%,我们的不合格率远远低于美国,我们不合格率才0.21%,就是从我们国家进口到日本,或者是从美国进入到日本,和日本本国产的,反过来说我们的合格率还是比较高的。

尤其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更多喜欢生鲜农产品,觉得越鲜活越新鲜的农产品越受欢迎,并且我们做一个统计,我国居民一天至少吃40万吨粮食、10万吨肉、50多万吨蔬菜,20多万吨的水果和其他的食物,加起来是非常大的。不管是检测,还是我们的监管,应该说每天把这些东西都及时地检测出来,有时候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今天早上上市的,没检测出来已经被消费掉了。包括我们现在也多次提倡,“两学一做”里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里面说的,呼吸新鲜的空气、吃放心的食品也是居民的要求,也是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我们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最基本的职责,责无旁贷。

通过我们的舆情监测和分析来看,我们要在风险监测上加强,应该提高风险认知。我们风险交流的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不仅仅是一般普通的公众,还包括我们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管理部门,还有一些生产经营者,还有普通的媒体和网民,更大的群体是消费者。我们要通过刚才罗老师讲的,通过一些路径、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规认真的宣传下去,把科学生产、科学消费的知识普及下去。有些人甚至认为西瓜是长在树上的,这是很好笑的事,他们认为这么大的东西怎么会长在地上,有时候城市和农村越来越远了,不知道农产品是怎么产生的,一些食品是怎么产生的也不知道,所以就想当然的去推测,我们尽可能用简洁的方式把这些宣传下去,让生产者、管理者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是食品的风险,同时让媒体报道以及报道人员也要知道,有一种造谣、传谣的风险,同时让消费者认识食品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知道哪些风险是可控的,那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还有哪个级别的风险有危害的可能性,哪些不足以引起危害。有些存在危险的可能也不见得产生伤害,甚至现在有些媒体报道,什么毒药多少倍,致畸致癌,但是有那种风险不见得会致癌,造成伤害,这种东西我们要让公众认识到,加强风险交流,不能让公众动不动杯弓蛇影。同时我以前也提到,我们要让公众知道,食品安全是相对的,就没有绝对的安全,食品安全要有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途径和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

同时,刚才罗教授也提到,要注意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大家都参与进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因为安全问题不是某一个监管部门问题,不是消费者个人的问题,经营管理者他们有利益方面的驱动,这些是利益驱动性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打击,但是有些自己明知道不安全的东西消费的时候怎么科学消费的问题。比如说四季豆明明要炒九成熟才能吃,你炒到四成熟就吃,那肯定有问题。所以有些消费信息和消费习惯的问题,我们的舆情分析说明我们了风险交流是很必要、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