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 打响脱贫攻坚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06-15 14:22:00

广西来宾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 打响脱贫攻坚战

中新网6月15日电 近日,由国资委《市场观察》杂志社主办,来宾市委宣传部协办的“中央媒体聚焦广西来宾”采风活动顺利举行。十一家中央媒体聚焦来宾,深入来宾6个县(市、区),见证来宾新村新貌,传播来宾好声音。

“我们扶贫的对象特别明确,您看这些忻城特色产品都与扶贫对象的照片、电话一一对应,游客想买他们的土特产品,直接就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忻城县县委书记李朝晖仔细介绍了他们的扶贫亮点。

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有“桂中”之称,总人口260万人中,农村人口占67%,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尽管人口总数不多、物产丰富,但作为典型的后发展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的扶贫攻坚难度巨大。”来宾市扶贫办主任韦兆坚介绍说,“金秀县、忻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源枯竭城市——合山市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武宣县是自治区级扶贫重点县,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247个贫困村、27.3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0.5%。”

面对大面积的贫困人群,来宾市自去年以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以解决民生“痛点”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十大到村到户工程”,精准对症脱贫,准备打赢脱贫攻坚战。

广西来宾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 打响脱贫攻坚战

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产业扶贫

2015年以来,来宾市提出了多种扶贫模式,力求精准扶贫,特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来宾市扶贫办主任韦兆坚说,“来宾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工程,根据群众意愿选择项目,实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的措施。”

对此,位于大瑶山脚下象州县寺村镇喜力屯葡萄产业致富带头人廖泽胜最有发言权,在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下,利用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种植葡萄和枇杷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并组织集资成立了“喜力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下,已由原来的烂泥地、破泥房,没人知道的穷地方,成为喜力葡萄产业迅速发展的领头羊。

廖泽胜还高兴地表示,“我们村原来有贫困户117户,通过精准扶贫,现在只剩下12家贫困户了,我们有信心全都富裕起来。”

合山市的木瓜及坚果也在帮助农民“造血”脱贫。宏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澳洲坚果庄园通过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带动周边贫困群众801户发展木瓜、坚果产业。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了1600平方米的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蛋白酶GMP生产车间。木瓜鲜果、木瓜蛋白酶和木瓜干丝等深加工制品,是全国第一个通过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专家组的现场评定,也是我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首个通过生态原产地品牌保护转型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

围绕产业脱贫目标,做好精准扶持,来宾市以“种、养、加、旅、销”五位一体,打造产业扶贫、脱贫升级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针对“特色产业空白村”,精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谋划特色产业种类。

仅2015年,来宾市就新增优质桑、茶叶、水果等种植面积3.7万亩,发展肉牛等养殖近7000头,受益贫困人口达8.5万多人。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道路交通条件比较差,这些在产业扶贫中直指来宾市的发展软肋。”来宾市市长雷应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在产业扶贫中,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才能不断加快扶贫事业的发展。”

在走访中还发现,来宾市不断探索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典型的产业扶贫经验。如,金秀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胆推行“票决制”;象州县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合山市推行贫困群众以“扶贫资金入股”模式。

广西来宾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 打响脱贫攻坚战

绿色产业扶贫新特色——旅游扶贫

来宾市作为壮、瑶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扶贫大文章优势明显。

“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舂糍粑”等少数民族绝技表演,每周都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古占屯村上演,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不仅能观看表演,还能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在古占屯村的篝火晚会中,106岁的瑶族老寿星陶女占穿着民族盛装与舞蹈者们一起表演节目,并不时与游客合影,在她脸上人们看到了跨世纪的幸福笑容。

古占屯瑶族群众占84.6%,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该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引导群众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名村,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屯里成立了文化旅游协会,组建各类瑶族文艺队。群众挖掘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瑶族风情表演活动,创编出上刀山、下火海、翻云台、过火链、吞筷条、踏犁头等瑶族民间绝技表演。一些群众白天扛锄头下地劳作,晚上穿戏服上台为游客演出,既得到娱乐,又增加了收入。

金秀的六段民俗村也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这里是金秀县重点建设的“百里瑶寨”精品旅游线路,境内崇山峻岭、风景优美,具有瑶族地区保护最为完整、最有特色的明清时期建成的茶山瑶吊脚楼71栋,六段民俗村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游客。

对此,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韦德斌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生命,金秀被誉为‘世界瑶都’,在旅游扶贫开发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底蕴深厚的瑶族文化,把瑶族文化融入到旅游的各个方面,提升旅游品位。观古代民居、赏瑶族文化、游大山风光、品深山名茶,已成为金秀旅游的品牌。爬楼对歌、百家宴、篝火歌会等民俗节目让游客留连忘返。”

“酒再香,巷子深了,味道也飘不出去。为了让忻城的旅游走出去,我们通过举办‘三节一会’(土司文化旅游节、金银花节、桑蚕节、商贸洽谈会)、‘薰衣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大力推广旅游产业;围绕莫土司衙署、薰衣草庄园等特色文化,积极融入刘三姐文化民族风情游、巴马长寿养生旅游等,实现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忻城县县委书记李朝晖说。

据介绍,忻城县薰衣草庄园占地总面积约3000亩,总投资8亿元,是忻城旅游扶贫重点项目,2015年该庄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薰衣草庄园需要大量人工为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植物种植和维护以及景区运营服务等,成为吸纳贫困人口的大平台,可增加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项目区周边有近800户贫困家庭,大部分是贫困村的村民,通过在景区内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可获得2500元的纯收入。为了增加村民就业,忻城还通过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引导越来越多的周边群众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吃上“旅游饭”。目前,仅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40多个农村“小微”项目发展,增加就业人数1200多人。

来宾市内的一大批旅游扶贫项目在各地开花结果。

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通过“春桃花、夏莲花、秋油葵、冬油菜”四季花模式发展“庄园之旅”、“葵花之旅”等特色景观旅游;兴宾区桥巩镇桥巩村发展生态农业;象州闷头村建成占地50多亩的龙眼采撷园;武宣县突出柿子果文化打造上李村特色文化名村。

成就小康梦——文化扶贫

走进武宣县通挽镇横山克胜屯文化广场,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地民众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百姓舞台”上,妇女们载歌载舞;少年宫里,小孩相约看书;篮球场上,男人们激烈对抗。

“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后,广场舞、山歌赛、文艺汇演、宣传科普以及党的惠民政策等,都在这里举行。”一位村民说,“这里已成为村民‘欢乐的集散地’。”

在武宣县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乡贤人士的支持带动下,横山克胜屯充分发挥文化扶贫作用,以乡贤文化带动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乡贤带动、规划先行、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

武宣镇码头村创新文化扶贫工作,多方筹措资金8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450平米的码头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楼,设置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村史展馆、乡贤文化创作室、广播室、培训教室等。农民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抛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象州县村镇白石村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经学家郑小谷的生息地。郑小谷故居是象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已成为桂中人文景观旅游开发的典范。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标志性乡贤文化品牌。白石村推出了“小谷米饼”,村里成立了米饼协会,形成了米饼加工、制作、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如今白石村80%的农户制售米饼,全村年产值200多万元。

目前,来宾市所有行政村建设了“五个一”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即建设一栋文化综合楼、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和一支农民篮球队(“五个一”工程)。推进文化扶贫,实施“求知、求技、求乐”的三求文化惠民工程,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平台,实施精神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几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万多场次,参与群众200多万人次。

“通过文化引领,村民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既富了‘脑袋’又鼓了‘口袋’。”来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韦凤云说。

来宾市文化扶贫成效明显,“扶贫先扶智”凸显的是文化的力量,“脑袋与钱袋”同富,才是来宾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

数据扶贫为“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来宾市通过“互联网+第一书记+产业脱贫”的模式,将贫困村优势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为贫困村搭建了农产品直供平台,也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活力。

来宾市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手段,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了精准脱贫数据台账,对脱贫工作实行动态监测、销号管理,实现精准脱贫摘帽。因村因户分类施策,对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缺资金、缺劳动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优先给予重点扶持,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适合自身的扶持项目。

来宾市还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优质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通过乡村旅游APP、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对此,来宾市市长雷应敏表示:“尽管产业、文化、旅游、数据、企业等精准扶贫模式及手段很多,但最终都要精准‘到户到人’做到‘贫困户+’。我们已立下愚公移山志,并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以预期的2020年提前一年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