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与否,英国和欧盟都很纠结

来源:国际在线
2016-06-22 17:30:05

本来英国与欧盟可以说都已经奔着金婚去了,为啥最近突然又开始急吼吼的闹起来分手了呢?非但如此,这幕大戏越来越热闹,台上台下皆精彩,就连花边新闻都有笑点。一场欧盟的家务事越闹越大,就连外人普京和奥巴马都不能那么淡定了。这又究竟是为了哪般啊?

从来也不是情投意合

既然是一场大戏从来都不能少了花边新闻,必须扒一扒英国与欧盟之间的黑历史。要说欧盟,他的前身“煤钢联营”可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搞了,后来这个“联营”升级晋等成了“欧共体”。只是当时的主力操盘手戴高乐将军态度很坚决“此事不带英国玩”……他的理由有说得出口的“英国经济、法律和社会体制不适合欧共体的要求”云云,更有不太好意思直接说的——英国怎么看怎么好像美国派来搞“潜伏”的啊……这件事情其实天下人都知道,而且后来的事态还真证明了将军不仅仅是个子高,政治眼界和手腕真的也很高。

至于英国吧,打完世界大战之后一把从老大的地位上掉了下来,但是开始还是人穷志不穷,抱着一个态度围观“欧洲你要搞就去搞,我当年能玩光荣孤立今天就还能”。只不过,没了身家还想做老大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美国就不能答应。当年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直接放话说未来英国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转变意识,认清自己不再是老大了很重要要学会跟世界打交道的新态度。开头英国还没有听明白,凭着瘦死的骆驼架子仍然在到处比划。很快,美国就利用苏伊士危机这个机会挥舞手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修理了英国一把。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弯弯绕绕的破事,但是反正就这么回事了,苏联的挤压和美国的挖墙脚,最后体体面面的把大英帝国风光大葬了。

老虎缩水变成了猫,英国这下子不得不乖乖上了“特殊关系”的贼船各种不甘心的做了美国的小弟。美国经常得寸进尺,比如当年盘算把英国拖进越战那个坑,这可是让英国出了一身冷汗,撒完赖皮打死不去之后,就想起来转身回去找找欧洲的邻居吧……

绝对不嫁鸡随鸡

戴高乐将军之后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各种权衡之后,接纳了折腾了几圈的英国加入欧共体。但是当真是烂船还有三千钉,英国当时的经济情况还是相对不错的所以谈判的价码对于英国一直比较有利。

这种情况到了“欧共体”升级为欧盟的时候就益发明显了。算算看,欧盟的几大支柱问题,英国只是在“统一市场”上没啥保留,对于社会福利和权利的方面毫不困难的达标了。道理很简单,英国经过工党七十年代的折腾,社会福利的基础远远好于欧盟不少国家,而“铁娘子”八十年代保守主义的修正,经济形势和企业活力等等又远远强于欧盟其他国家,所以不在乎在同一个地平线上起跑。

其他方面?英国又摆起“我当年那可是也阔过来着”的架子,坚持了保留“小金库”——不加入欧元,“吃小灶”——不加入申根协定,继续在外面勾三搭四——对于欧盟要求的共同外交政策三心二意,还是热衷“美英特殊关系”。而且最后一点上不分左右,不管是保守党工党在美国发动的战争立场上跟欧盟的“轴心”法德总是唱不到一个调上去。

“礼教”的分歧

从历史上看,自罗马以来欧洲一直有一种统一的倾向。罗马完蛋了先有查理曼帝国再后来造了一个“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第三帝国……这个历史进程中,英国还真就一直都是相对疏离的,他可是最先被罗马放弃的行省之一,在丢掉加来之后又走上“光荣孤立”之路。

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欧洲联合的动力之一来自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社会党国际。他们主张的国际主义当真不是说着玩玩的,尤其是战后社会党等左翼势力为了打败希特勒做出巨大贡献,社会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观念已经成为欧洲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了。而即便是保守势力当时考虑满目苍夷的欧洲要想快速复苏以对抗苏联,并且不再重蹈大战覆辙,也接受了“欧洲联合”的观念。

英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决定了,他的左翼势力从来不如欧陆国家那么强大,“光荣孤立”的均势战略又让他享受了200多年的世界性帝国的美味,所以对于欧洲联合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现实利益,并非思想观念的推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