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流入电影 “快鹿事件”之后不太敢用“散钱”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24 07:14:00

大概观众在看电影时,只会注意到影片开头时,几大影视公司Logo隆重的出场片花,却很难留意躲在这部电影背后的私募基金的身影。“如果你认真看《澳门风云3》的片尾,会出现‘一壹长富’的字样。”长富汇银基金执行总裁杨明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这家以房地产投资见长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近期频频亮相在电影领域。

这只是跨界资本涌入影视行业的一个缩影,而近年来各路资本通过私募基金的方式来投电影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好莱坞,基金、银行等金融资本是电影工业的重要支柱。而当今年三月“快鹿事件”爆发后,电影与金融交界的风险和红线在哪?这给业界敲了一记警钟。

“大家会比较警惕投电影的钱的来源了,如果是分散的投资人,尤其是从P2P借来的钱来投电影,都不太敢碰了。”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磊律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后快鹿时代”:不太敢用散钱了

这一周,电影圈的丑闻“快鹿事件”有了新进展。6月20日,快鹿集团召开发布会,公布兑付草拟方案。快鹿新的管理层还集体致歉,祈求社会、客户的宽恕。

今年3月,快鹿集团通过旗下电影公司、金融公司、P2P平台等展开投融资游戏,利用“《叶问3》票房造假+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骗局大肆圈钱,在票房舞弊、资金链断裂被揭露,快鹿事件之后,对急速前行的电影金融化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我们现在更倾向于找大客户融资,一个人就能出上千万元的那种,散户的钱不太敢碰,而且都要向客户说明电影投资的高风险。”在谈到“快鹿事件”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时,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公司从业人员说。归根到底投资电影还是会流向资金承受风险能力强的机构和个人。“据我了解电影行业和证券行业的监管机构,后期可能会从证券市场、票房监管角度出台相应监管政策。”田磊说,这个行业会趋于谨慎。

对标美国:完片担保制度值得学习

从投资回报的时间来看,多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投资影视剧的基金产品回报周期在1.5年~2年之间。而一部优质的影视作品,自创意诞生到作品上线,时间显然远不止1、2年。这也是“资本与影视相爱相杀”的矛盾点所在。

“这和中国人投资习惯有关,喜欢挣快钱。”影视投资人曹海涛说,“在剧本的挖掘、创作阶段基金一般会进去,真正投钱的时候是在制片人和演员确定的时候。还有甚至是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才投进去,半年就可实现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影视类的投资很多是项目制。曹海涛认为,项目制的投资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即一个制片人跟很多私募基金签合同,这里面到底有多少负债、有多少投资人,都不确定。“公司类的股权投资在工商登记里就比较明确,而影视项目没有一个类似工商局这样的公允机构来证明有多少股东,因此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就要特别小心。”

田磊认为,对标好莱坞电影与金融的结合,完片担保制度值得学习。“这是保障投资人的重要制度。有专门的公司来做完片担保,全程监督电影花多少钱、卖多少钱、分多少钱,有点像工程监理方。这个制度我们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