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建议亚洲各国加强合作应对能源安全挑战

来源:新华社
2016-06-28 16:31:00

原标题 改机制、强基础、保安全——中外专家建议亚洲各国加强合作应对能源安全挑战

首届亚洲能源合作论坛27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的能源专家建议,亚洲各国要在维护能源供给与运输安全、完善能源交易和定价机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互联网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亚洲能源安全挑战。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说,亚洲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能源市场,预计2030年前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中心仍将在亚洲,但亚洲各国总体上面临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油气价格定价权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且不平衡、地缘关系复杂、供应安全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和挑战。

“比如2015年煤炭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29%,但亚洲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41%,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35亿吨,其中亚洲排放量占60%,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曾兴球说,亚洲原油产量占全球57%、消费量占48%,但油气定价一直参考WTI和布伦特油价,供需双方没有专业的价格磋商机制;亚洲地区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所较多但小而散,缺乏竞争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建议,亚洲国家应积极推动达成公平、公正的能源交易规则和定价机制。“去年以来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起大落,充分说明国际市场定价机制很不合理,重要战略性资源价格已经背离了基本供求关系,亟需建立稳定的价格机制和新型供求关系。”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表示,推进亚洲国家能源合作,要高度重视国家政策沟通,在亚洲各国之间形成能源利益的公约数、找到能源项目合作的耦合点。“要坚守利益兼顾与均衡的政策底线,统筹考虑和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复杂关系。”

陈文玲认为,亚洲国家可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作为能源合作的投融资平台,支持亚洲和其他区域的基础设施发展,建立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渠道建设的长效机制。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王益民表示,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在能源供给侧实施清洁能源代替、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代替,其中的关键是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

“全球清洁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资源富集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这就需要建设具备全球配置能力的平台,即全球能源互联网,其实质就是‘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逐步形成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的能源互联网。”他说。

“全球约60%的石油通过油轮运输,约30%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量也很大,运输安全不能忽视。”印度中国企业商会总干事、印中油气管道公司首席执行官特里布万·达巴里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能源合作发展机制来保证能源安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范必则提出,除了运输通道安全,恐怖袭击、海盗、投资目的地政权更迭、民族主义情绪等新的风险,对能源安全形成了新的挑战。“但现有的能源治理机制,包括国际能源署、能源宪章组织等,都未形成全球治理,这就需要突破既有能源治理机制,建立新的能源安全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