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报告:10亿扶贫资金未用于扶贫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6-29 21:15:00

“从今年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领域仍存在违纪违法和管理不规范问题。”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了“2015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他介绍,年度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央财政管理、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地方政府债务、扶贫等重点资金和项目,以及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等方面。

财政管理需完善

“2015年,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但审计仍发现了不少急需改进的问题”,刘家义说。

专项转移支付管理薄弱。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分配环节多、管理链条长,“小、散、乱”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据刘家义介绍,抽查中央投资补助的41个项目中,有13个用虚假资料、违规多头申报等获得补助8637万元;抽查对69个县的农林水事务补助中,有13.83亿元(占5%)被骗取、侵占或损失浪费,如湖南省澧县一家保险公司与29个乡镇政府串通,通过虚假投保、虚假报案、虚假理赔,在2013年至2015年间骗取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4061.03万元,乡镇政府通过“返还”获利1673.25万元。

财政管理绩效仍需提高。刘家义指出了部分预算执行进度慢导致出现大量资金结转的问题。他举例说道:“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补助的18个项目年底结存1.99亿元,这个数字占到了补助总额的83%。”据统计,抽查的42个中央部门中,有6个部门和3家所属单位年底项目结转结余26.95亿元,还有1.77亿元通过以拨代支转入项目单位。此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转移支付中,分别有2934.7亿元(占6%)、959.01亿元(占71%)、124.3亿元(占100%)未按规定时限下达。

中央部门违规套取和使用资金问题还时有发生。通过对42个中央部门及241家所属单位的审计,发现了违规套取和使用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刘家义说道:司法部和国土资源部环境监测院、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6家所属单位通过重复申报项目或多报人数等方式取得财政资金6694.59万元;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7个部门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37家所属单位有9.24亿元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如昆明海关将走私物品处置收入1197.95万元存放账外,用于业务经费、发放福利等。此外,还发现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政府采购不规范等问题,涉及金额61.33亿元。

10亿扶贫资金未用于扶贫

通过抽查17个省的40个县,审计署对扶贫资金进行了重点审计。结果显示,有8.7亿元扶贫资金闲置或损失浪费,有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已追回资金1422.6万元,收回闲置资金6981.59万元。

一边扶贫呼声高涨,另一边扶贫资金却在“睡大觉”。据刘家义介绍,由于统筹整合不到位等原因,抽查的贫困县每年收到上级专项补助200多项,单个专项最少的仅4800元;抽查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2016年3月底有8.43亿元(占17%)闲置超过1年,其中2.6亿元闲置超过2年,最长逾15年;17个县的29个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或未达预期效果,形成损失浪费2706.11万元。

审计还发现了虚报冒领和违规使用的问题。“29个县的59个单位和28名个人通过伪造合同、编造到户补贴发放表、重复申报、假发票入账等,虚报冒领或骗取套取扶贫资金5573.13万元;14个县的财政、扶贫等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违规将6091.35万元用于平衡预算、市政建设、宾馆改造等非扶贫领域;17个县的25个单位将2194.78万元用于弥补业务经费和发放福利等;7个单位在扶贫工作中违规收取项目推广费等1249.36万元,主要用于弥补经费。”刘家义说。

跟踪审计一查到底

目前,针对2014年度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增加到6083亿元,制定完善制度5947项,处理5500多人。“整改效果历年最好,”刘家义说。

效果最好的审计整改背后,是跟踪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审计署直接跟踪审计29个省本级和36个中央部门单位,通过对23个方面80多项政策涉及的5200多个单位的审计,促进新开工、完工项目9408个,加快审批或实施进度项目9454个;促进财政资金加快下达5288.22亿元,收回结转结余资金1144.25亿元,整合和统筹使用资金732.1亿元;促进取消、合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134项,取消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认定等241项,停止或取消收费111项;促进完善制度50多项,出台风险防范措施20多项;有2138人受到撤职、停职检查等处理,有9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刘家义说。

在对中国石化、南航集团、中铝公司等10户中央企业,及中央企业部分境外业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之后,不少问题浮出水面。

“对企业追责问责制度机制不健全,违规决策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企业境外业务管理薄弱的现象也将造成国有权益损失的巨大风险。”刘家义说:企业重大损失确认和追责问责标准的不明确,导致约束薄弱,使一些问题屡审屡犯甚至积聚。此次审计抽查10户企业的284项重大经济决策中,有51项存在违规决策、违反程序决策、决策不当等问题,造成损失浪费等126.82亿元;发现47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涉及295.02亿元,其中16起涉及金额均超过亿元,94名责任人员中有26名为企业负责人。

据悉,审计指出问题之后,10户企业已追回资金27.43亿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09项,处理453人次。(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哲)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审计署报告:10亿扶贫资金未用于扶贫

中国财经app

审计署报告:10亿扶贫资金未用于扶贫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审计署报告:10亿扶贫资金未用于扶贫

中国新三板APP

审计署报告:10亿扶贫资金未用于扶贫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