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中国可能又要让唱空者失望了

作者:胡敏 来源:中新经纬
2016-07-12 18:11:00

作者 胡敏(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唱空中国”似乎成为一种“新常态”。

今年年初,中国股市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走势出现大幅波动,国外就再度传来“中国股市崩盘论”。

今年一季度,国内不少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外媒就评议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房地产一旦崩盘,中国经济就会硬着陆”。

还有自去年“8·11”人民币主动贬值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小幅震荡下行,国外又有议论说,“人民币将一直贬值下去”。

而关于中国负债问题的评议,也一直是上半年的国际热点话题。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4月21日在纽约的一次私人活动上表示,“中国以大量债务驱动的经济和美国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形势很像,中国国家的“高杠杆”将会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不过,从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了一些困难,但上述这些情况并没有发生。这一次,中国可能又要让那些一味“唱空中国”的人失望了。

中国物价基本平稳

当下的中国经济基本面究竟怎么样?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显示,中国物价指数基本平稳,并不影响大的经济态势。6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6%。

从走势看,CPI虽又跌破“2”,但只是受短期季节性因素影响,消费品供求关系并没有根本变化。另外,PPI仍然保持负增长,但跌幅环比明显收窄。这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呈现回升势头,但化解过剩产能的压力仍制约着PPI由负转正。这也表明,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继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国还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中,经济运行还体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中国的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都在明显加快,中国的投资结构也在逐渐优化,中国的消费升级亮点纷呈,尤其是代表新经济发展特点的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以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新的创业主体在急速转型的中国社会中正在蓄积一股新的增长力量。

当然,在新动能初见端倪、蓄势待发之际,还尚未能够挑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梁。而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很大,目前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

今年上半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外需对增长的拉动力持续减弱、国内民间投资骤然下降、制造业投资依然乏力、信贷投放过快过猛、金融资金“脱实向虚”,导致房地产等储值资产价格大幅上行,金融领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经济结构单一地区依然困难重重,职工就业和增收存在隐患等等。

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这样说: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增长质量实现了“进”,转型升级新添了“难”。

新常态经济的新逻辑

我们需要感谢国外媒体、研究机构、经济预测人士对中国经济的关注、评议,哪怕是那些没有依据的揣测,但恰如一剂剂防疫针,可以刺激我们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只是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经济不是“一唱就空”的,中国经济也不会被唱空。

从2013年开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后,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这个新常态就是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动力都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增长速度要“换一挡”,经济转型要“升一级”,动能转换要“进一步”。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要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当下,中国经济正在悄悄出现分化走势。有的地区发展生机勃勃,比如深圳、重庆,但有一些地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过快;有些行业和业态前景一片光明,如机器人、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虎虎生风,但像钢铁、煤炭等行业苦苦度日。当然,企业分化更是十分明显。

就此看,对当前的中国经济表象,必须全方位看,如果只看一面,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只是静态地看,也发现不了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动力所在。

因为如今的中国经济潜力巨大、韧性巨大、回旋余地巨大,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了经济成长逻辑中日渐崛起的新生力量。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分化也明显加快,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分化日益加速。面对这一分化趋势,可以看到,凡是能主动适应新常态,重视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就会脱颖而出,就充满了生机活力,就赢得了发展的好势头;反之,那些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就陷入了被动、彷徨、等待和苦熬,表现为“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乐几家愁”。(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