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坏账攀升倒逼证券化提速

作者:崔启斌 程维妙 来源:北京商报
2016-07-18 07:26:00

银行资产仍在持续恶化。上周五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不良率为1.81%,创近七年新高。不良率似乎没有要停止攀升的迹象,对此,银监会引导银行通过多种方式遏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其中包括今年备受市场关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监会提出要扩大试点的机构范围,坏账处置将提速。

不良率创新高

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75%攀升0.0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也创近七年新高,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末的2.04%。

从近一年半来看,不良率在六个季度中上升了0.4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从去年初以来的六个季度,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39%、1.5%、1.59%、1.67%、1.75%和1.81%,涨幅没有明显加速,均在0.06-0.11个百分点之间。

但这一趋势令人担忧,在不少银行业人士看来,银行不良率远未见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虽然目前不良率仍然可控,但每个季度都持续上升显然不合适,会导致风险更多的积累。

不良贷款规模不减反增。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银行资产总额212.31万亿元,不良率1.81%,而去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99.3万亿元,不良率1.67%,不良贷款规模增长了近5000万元。

证券化试点将扩容

银监会对遏制不良贷款提出要求,包括要进一步挖掘银行业金融机构回收核销不良资产的潜力、激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批量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活力、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能力,以及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

其中,时隔八年重启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是今年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目前,首批试点的银行中,招行和中行均已发行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其他四家银行也在积极筹备中。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证券化试点的额度与当前银行坏账规模相比可谓杯水车薪。据了解,首批6家试点银行的总额度仅为500亿元,不及今年行业新增坏账的零头。不仅如此,不良资产证券化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证券化的方式只是把不良资产从银行表内移除,看起来不良率低一点,但并没有减轻核销的负担,没有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赵锡军进一步表示,从银行业总体不良情况和处置情况来看,证券化并不是常规化手段,即便扩大试点,也还是在摸索和积累经验阶段。

防患未然更重要

据了解,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方式是剥离,其次是内部核销。

赵锡军介绍,剥离就是银行把不良贷款转给资产管理公司,此前国家扶持成立了四家大型的资管公司,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地方资管公司,能够有助于剥离地方金融机构的坏账。此次银监会也提出,要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处置坏账的能力,可以看出监管层在引导银行采取多种方式处置坏账。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比起后期处置,前期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更为重要。赵锡军认为,在资产形成之前,就应当充分做好风险控制,包括贷前审查,贷中、贷后管理等,尽可能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银行不良率持续上升,和前期缺少一种对不良资产动态核销的机制有关。发达国家的不良率随时生成、随时处理,而国内现在还没有日常性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如果有动态消化机制,至少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