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为农民致富做点实事

作者:操戈邓 来源:农民日报
2016-07-18 07:30:00

2008年,34岁的陈奎明做了人生最“疯狂”的一次选择,放弃央企优厚的待遇,来到濒临破产的海南省农信社,做起了时至今日金融界仍不太愿意做的农村小额信贷。原因只有一个——就想为农民致富做点实事。

8年来,陈奎明跑遍了海南每个乡镇和1000多个行政村,他也从小额信贷负责人做到了海南省农信社副主任。他所率领的600多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队伍,累计为海南60多万农户发放低息贷款200多亿元。农户户均贷款从3000元增长到2万多元,贷款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2.2%,而不良贷款率仅为2%,开创了保本微利可持续的海南“一小通”小额信贷金融支农新模式。

近日,陈奎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获中组部表彰。8年间,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团队,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学习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陈奎明本人也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打造了一支扎根农村的信贷队伍

陈奎明报到之初,海南省农信社存款仅97亿元,历年亏损高达54.6亿元,贷款53亿元,不良贷款占了47亿元,不良率高达88%,小额贷款不良率更是超过90%,几乎全军覆没。陈奎明坦言:“有挑战才有机遇,来海南目的很简单,就想为农民致富做点实事,而海南农信社处于改革的起步阶段和用人之际,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彼时,现任海南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罗保铭刚引进“穷人银行家”尤努斯在海南农信社试点格莱珉银行模式,希望探索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小额贷款新路。然而,当时农信社员工大多认为农民不讲诚信,农民也不相信农信社会真心支农,试点工作停滞不前,亟须攻坚克难。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陈奎明坚信,“农民最讲诚信。”为了找到症结,他冒着酷暑,深入海南各地田间地头和农村党员群众一起开了数十场座谈会,走访了1000多个农户,至今手机中还存有数百位农民朋友的电话。

陈奎明调查发现,过去农民不相信银行并非己愿,而是贷款时少数信贷员要收好处,贷5000元拿到手的可能只有4000元,银行无熟人,贷款难办到,即便能办也是时间长、手续繁,错过了农忙季节。而短期内,要改变农信社老员工的观念难度很大。

怎么办?在陈奎明倡议下,海南省农信社提出建立一支由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陈奎明主动请缨担任这支队伍的首任“班长”——琼中小额信贷总部主任,全面负责小额信贷金融支农模式的试点和推广。

很多人质疑这群刚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能否实现改革目标?陈奎明决定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成立了小额信贷总部党总支,并陆续设立了全省19个市县的小额信贷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自己则每周定期给小额信贷技术员讲党课,讲中央大政方针和支农惠农政策。几年下来,海南省农信社在全省205个乡镇成立了小额信贷服务站,每站配备2-3名小额信贷技术员。小额信贷队伍从3人发展到600多人,党员队伍也不断壮大,党员人数达83人,有300多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陈奎明定下铁律:“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抽农民一支烟、不拿农民一分钱”。党员带头佩戴党徽,亮明身份。

海南省农信社理事长吴伟雄说:“陈奎明心里装的都是农民。他每天早出晚归,坚持进农家屋,说农家话,干农家活,交农家友,亲自培训贷款贴息政策,发放小额贷款。”

细心的人会发现,海南省农信社的这支队伍被称为“小额信贷技术员”,而不是业内通称的“信贷员”。陈奎明解释说:“是因为他们不仅做信贷业务,还要向农户传授一些农业技术和知识。只有农民赚到了钱,才能保证正常还贷。”因此小额信贷技术员要做到“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

陈奎明总结的“帮扶三招”在小额信贷技术员中广为流传:供信息,搜集各类致富信息,印成传单;传技术,请技术专家,开设讲座;找市场,帮助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同时,他还引导小额信贷技术员们建立“农村产业指引”“贷款风险案例库”“三农专家委员会”等,提升为农服务综合水平。

设计了一款满足农民需求的小贷产品

在陈奎明看来,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两类,一是农忙季节购买生产资料,二是农户的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开支。以往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卡”得很严,要农户到县城申报各种证明,让农民望而却步。推广农村普惠金融,首先要针对农户特点需求设计产品,方便农民使用。

农村市场面广、线长、点多,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团队联合攻关,最终形成以五交机制为核心的海南“一小通”小额信贷金融支农新模式,并获得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进步二等奖。

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户,2万元以下贷款,农民自愿5户联保,接受5天以上培训,无正当理由必须放款,手续不断简化,现在是当天申请当天放款。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创新诚信保证金制度,引导农民讲诚信,降低利率,让利于民;把贷款风险“防控权”交给信贷员,信贷员3至6人联保,监督他人也接受他人监督,形成“鱼咬尾”环形监控机制;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通过系统实现收入与风险挂钩,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引入薪酬延期支付方式,防止短期行为;把贷款“管理权”交给计算机,采集110多万农户信息,占全省农户95.3%,开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农户贷款有效管理。

“农民的诚信,也需要一种机制来培育,所以创造出诚信奖励金制度,告诉农民诚信不仅仅是喊的口号,更是有价值的。”陈奎明说。

近年来,海南省农信社涉农贷款覆盖率不但迅速提高,并于去年实现了农户小额贷款首次盈利,改变了起初以城市市场利润补贴农村市场的困局。陈奎明说,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也要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如果自身不能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最终会成为“无源之水”。

为了让农户贷款更便利,海南省农信社还在全省安装3万多台EPOS机,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营业门店覆盖全省乡镇和农场。现在,海南绝大多数农民足不出村就能通过EPOS机拿到贷款,或者办理小额存取款、缴话费和水电费等多种业务。

精准扶贫,小贷先行。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大环境下,陈奎明带领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团队,逐一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了解情况,做到精准识贫,并逐户研究对策,提出解决方案,做到精准扶贫。

海南省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4年,琼中小额信贷团队发放的小额贷款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2%,比同期全省农民人均增收高7.5个百分点。92%的贷款农户表示,能够摘掉贫困帽子,是琼中小额信贷的真正受益者。

海南“一小通”小额信贷金融支农新模式也得到了中央和海南省多名领导充分肯定,被列为“马工程”2015年度重大实践经验研究课题,吸引全国20多个省区农商行、农信社前来学习取经。

“我从农村走出来,深知农民的酸甜苦辣。”陈奎明常说,农信社就是要做农民的贴心人,打通助农增收“最后一公里”,做实普惠金融,让农民朋友共享金融改革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