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加仓广积粮高筑“墙” 险资3000点试探性加仓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6-07-18 07:36:00

上证综指爬升至 3000点, 保险 资金也在跃跃欲试谨慎入场。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保险资管人士处了解到,保险资金在 3000点之下已有动作,近一周来也在寻求合适的标的缓步加仓。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保险资金料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的主动性。具有业绩增长潜力的行业,尤其是成长类板块和新兴产业将被看好。

分析人士认为,在构筑“防火墙”抵御风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应着眼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在投资约束与投资绩效之间找到平衡。险资进行资产配置时首先要考虑到风险预算,根据类别资产的历史波动率测算出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然后进行资产配置。

逢低吸纳缓加仓

A股市场上周继续调整,上证综指跨过 3000点后震荡整固,牵动保险资管人士的神经。某中型保险机构资金运用部门经理赵瑶(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6月至7月间,部分账户资金已经在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申购方面有所启动,入场资金量呈现由小渐大的趋势,扫货吸筹的意图较为明显。但整体上,入场资金还是以“游击队”的形势进行试探为主。

“从技术分析上看,一些个股的右侧交易信号已经或将要出现。之前市场长期震荡‘磨底’的过程中,保险资金适度进行了低吸或者高抛,操作频度上前者(低吸)多于后者(高抛)。指数上 3000点,意味着之前的判断已经部分被验证。”赵瑶认为,一方面,长期的盘整使一些个股积攒了向上破位的潜力;另一方面,从宏观层面看,经济企稳向好的预期也有所兑现,表现在二级市场上,三季度的投资机会值得把握。

但保险资金并非都是望风而动,杨浩(化名)所在的大型保险机构仍对股市的上行区间有所保留。近期,该机构通过调研和分析,对之前的股票池进行了微调,但在资金入市上仍态度谨慎。

“一是因为一些个股连续拉阳线,上涨势头很猛,超出了此前我们对于箱体上沿的预期,追高有一定的风险;二是因为市场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考验,在投资决策方面,对于仓位的控制仍然偏紧,下一步会等待适当的调整机会再入手。”杨浩表示。

无论指数是否继续冲高,一些个股是否会向上破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投资机构人士都认为,目前险资应缓步建仓或增仓为宜,择时不仅会增大投资决策的难度,也容易使后续操作思路受到限制。

太平养老拟任助理总经理、投资总监黄明认为,A股市场下半年系统性机会和风险都不大,总体上可能呈“箱体震荡、逐步收敛”的格局,但结构性投资机会不少。“今年权益投资的主要思路就是控制仓位、精选个股、灵活操作。由于A股市场历史波动较大、投机性强,年金投资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收益目标。因此,我们在权益投资上提倡风格多元化,包括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逆向投资等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投资经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的投资方法,但公司在风险控制上的标准是一致的。”

安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高级经理蔡泓表示,对保险资金而言,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业绩的贡献率达到90% 以上,证券选择、择时以及其他因素的贡献度合计不超过10%。因此资产配置是决 定投资组合业绩的主要因素,是资产组合管理决策制定步骤中最重要的环节。

分散风险广积粮

实际上,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思路和板块偏好,业内正逐渐形成初步共识。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保险资管人士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保险资金已经并应当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的主动性,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在A股市场,险资一般看好具有业绩增长潜力的行业,尤其青睐成长类板块和新兴产业,通过对这些标的的分散配置,险资既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又能够获取广泛的板块轮动收益。

长江养老险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梁福涛认为,积极资产配置策略通过大类资产分散配置、主动适时调整资产配置、对较高收益的资产进行积极有效配置,能够实现分散风险、适度波动性及较高的收益目标,契合保险资金的属性要求。通常认为债市先于股市好转,股市会企稳上升,但基本面还不支持股市出现“快牛市”。从时间角度看,还需要从驱动因素分析来选择资产,或者对各类资产市场相互之间相对估值比较分析来选择资产。

梁福涛表示,基于投资管理实践及过往近10年的资本市场数据分析表明,养老金、企业年金及保险资金等资金配置,总体权益资产平均配置比例越高,总体长期累积收益率越高。实施主动动态调整权益配置比例的积极资产配置策略后,组合的收益率得到较好提升。在主动动态调整权益配置比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调整权益风格资产(大盘股、中小盘股)配置比例,实施积极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组合的收益率提升更加明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的《新常态下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认为,在长期固定收益类工具缺乏、 利率趋势性下行的环境下,权益类投资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上升。权益市场未来面临的主要形势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所带来的影响。从结构上看,盈利增速下滑主要可能发生于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而如医药、高端制造、新兴产业等还在发展过程中,与成熟市场水平对照,盈利增速还有提升空间。

该机构认为,在权益类资产配置策略上,无论是新股策略、定增策略,还是基金配置、个股选择,都应该摒弃短期的投机思路和个股思维,重视自上而下选择和行业选择。在行业投资方面,保险机构要均衡配置,不忽视传统行业的转型,重视消费型行业崛起和升级,关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清洁化。另外,新常态下, 房地产 、 银行 等传统行业在外生改革、内生转型与估值修复的驱动下将迎来发展机遇。

黄明表示,太平养老的投资团队相对比较看好几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成长稳定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类板块,主要集中在具有消费属性的行业中,比如 食品饮料 等;二是一些未来增长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健康养老、绿色环保等产业链中的优质企业等,需要自下而上深度挖掘个股,并在市场波动中寻找合适的买点;三是高分红的价值型蓝筹股,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率,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投资约束高筑“墙”

在研判投资机会的同时,厌恶风险的险资也一直关心如何构筑足够坚固的“防火墙”,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既在偿二代中对保险机构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也逐渐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基础理念。

蔡泓表示,与纯粹的资产管理不同,保险资金有着显著的负债属性,负债结构是公司在进行投资管理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应着眼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视角进行。同时,保险资金运用面临较多的投资比例限制和偿付能力约束,需要在投资约束与投资绩效之间找到平衡。“从2013年至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债券占比逐年下降,投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他投资占比逐年上升。从外部监管环境来看,监管进一步推进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对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的放宽体现了‘放开前端’增强投资活力的制度设计。”

持长线投资策略的寿险资金如何较好地匹配资产和负债,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焦点。招商信诺人寿资金运用部主任马轶表示,就寿险而言,资产负债管理分为资产导向型和负债导向型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后者优于前者。

但马轶认为,在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既不应单纯地采取资产导向型模式,也不应采用纯粹负债导向型模式。首先,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还不够长,证券市场品种结构不合理,且投资种类不多,期限结构不合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有限,长期投资品种少,寿险公司很难根据其负债特点构造相应的投资组合,更不用说利用套期保值策略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其次,资产导向型模式要求在可投资资产已经限定的情况下,负债现金流与资产现金流相适应,在中国寿险业的投资环境下,实行这种资产管理模式会造成市场规模的萎缩,进而影响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明认为,投资的本质是与时间赛跑,投资的精髓是稳定性。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借助复利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险资进行资产配置时首先要考虑到风险预算,根据类别资产的历史波动率测算出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然后在此前提下进行资产配置。超出风险承受能力之外的风险,预期收益再高也应放弃。险资投资应考虑确定性收益,即只赚大概率能赚到的钱,不苛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否则会引导投资经理过度冒险,结果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