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金“淤积”当警惕

作者:路虹 来源:国际商报
2016-07-18 21:30:00

本报讯记者路虹报道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增速与前月持平;社会融资存量为14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对此分析指出,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反弹,信贷需求回升和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恢复是主因。6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63万亿元,相比前月大幅增加9701亿元。这主要与人民币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债券融资功能恢复回升有关。6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38万亿元,相比前月增加3945亿元,单月新增额仅次于今年1月份。企业债券新增2182亿元,改变了前月债券融资减少的局面,表明前期债券违约增加对债市融资功能的冲击正在消除,地方债供给增加对企业债发行的挤出效应也在减弱。

此外,货款结构改善,“个贷”降、“公司贷”升和“外币贷款”降幅收窄。6月份,个贷(主要指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为51.6%,相比前月下降6.8个百分点,这主要与房地产销售在6月份高位回落有关。6月份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7.9%,相比前月下降5.3个百分点。“公司贷”主要指非金融企业贷款,其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44.1%,相比前月上升7.6个点,这主要得益于工业产业、消费等领域的信贷需求回升。6月末,外币贷款同比下降14.8%,降幅相比前月收窄0.4个百分点,表明前期由于汇率下降引发的外汇贷款下降现象正在减弱,企业对汇率双向波动的适应性正在提高。

再有,“M1-M2”增速“正缺口”扩大,资金“淤积”现象值得关注。6月末,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之差为12.8%,二者差值达到除2010年1月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传统观点认为,“M1-M2”增速出现“正缺口”(即M1增速大于M2)主要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经济活力和景气度上升有关。

当前,“M1-M2”增速“正缺口”扩大恰恰与传统观点解释相悖,即产能过剩占用资金、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息差收窄是造成M1“淤积”在账面上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产能过剩企业为维持企业运转,往往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债务链条,导致企业活期存款虽然在增加,但相应的投资却并未明显增长。与此同时,经过几次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已缩小到1.15个百分点的历史新低,相应减弱了企业配置定期存款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