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欧洲反恐亟须“刮骨疗伤”

作者:吴黎明 来源:新华社
2016-07-23 00:00:00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新华国际时评)欧洲反恐亟须“刮骨疗伤”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当地时间22日,德国慕尼黑闹市区发生具有明显“恐怖主义袭击”性质的严重枪击案,凶手为一名已在当地生活两年、拥有德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18岁男性。不到一周前,德国一列火车上发生难民用斧头砍杀乘客的恶性事件。

这表明,一向治安良好的德国紧跟法国之后,已沦为恐怖主义“新灾区”。自去年伊始,从《查理周刊》喋血到巴塔克兰剧院血流成河,从布鲁塞尔连环爆炸到尼斯卡车碾压惨案,再到如今德国的“陷落”,恐怖主义不断侵入欧洲的骨髓。欧洲反恐必须动大手术刮骨疗伤,否则,恐怖主义将成为未来欧洲政治动荡与社会不稳的一大祸根。

对德国来说,连环恐袭表明其反恐形势到达新临界点,移民与难民政策面临新转折,政坛格局或将面临大洗牌。德国是一个讲秩序的国家,安保能力和情报能力在欧洲名列前茅,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发生恐怖袭击,表明德国安全形势已超出德国领导人和民众的想象。因此,“反思”恐将成为德国政治新主题,默克尔总理政策选择余地不多,“U形”转弯收紧移民与难民政策可能性加大。

对欧洲来说,慕尼黑枪击案将使反恐成为欧洲政治的“主旋律”。这些年,欧洲政治主题从债务危机转换到难民危机,如今又演变为反恐危机。事实上,这三大危机依然并存,只不过反恐后来居上成为压倒一切的话题。

多年来,移民融入问题一直困扰欧洲。从巴黎到柏林,从罗马到阿姆斯特丹,移民与融合问题越来越成为欧罗巴难以治愈的顽疾。在此背景下,“伊斯兰国”趁机而入,恐怖组织渗透触目惊心,内生性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凸显。如果移民社区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便很容易受“伊斯兰国”蛊惑走上不归路。

美国情报机构评估显示,集结在“伊斯兰国”黑色旗帜下的外国战斗人员从去年夏天的2万人增加到了大约3.65万人,其中约有6600人来自西方国家,绝大部分来自欧洲。这些“圣战分子”返回欧洲,分散在移民社区里,既是恐怖主义“散布者”,也是令人恐怖的“定时炸弹”。

从技术上说,虽然德国对枪支的管控比较严密,但其邻国做得有些稀稀拉拉。此外,一些走私集团利用申根区漏洞,大肆从巴尔干地区走私武器进入西欧,让欧洲很头疼。西欧民间,尤其是“独狼”们藏有多少非法武器,无人知晓。

反恐问题凸显,反过来让极右思潮风行一时,反欧盟、反移民的极端政党从中渔利,总体上推动欧洲政治格局洗牌,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还有什么比血的教训更刻骨铭心?从移民到难民,从对外政策到反恐战略,再到技术层面的情报交流与反武器走私,欧洲都需要进行反思。不刮骨疗伤,素来平静的欧洲将难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