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渠道风险高 当心买到“鸦片面膜”

作者:肖思思 来源:新华社
2016-07-26 22:42:32

新华社广州7月26日新媒体电(记者 肖思思)“快速美白”“提亮肤色”“去除痘印”……片装面膜不但价格实惠,清洁保湿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受到广大爱美人士喜爱。

然而,最近有关部门对网络等渠道售卖的面膜抽检发现,一些面膜产品存在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情况,长期使用易导致皮肤产生激素依赖症状,引起网友和消费者关注,称之为“鸦片面膜”。

网售面膜检出非法添加激素

最近广东的一项监督性风险监测发现,部分主流电商平台购买的面膜存在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处处长谢志洁介绍,由专业人员从海量产品中专门筛查出的可疑样品并以个人名义购买的针对性采样发现,最近在主流电商平台,对标示为广东企业生产的、有非法添加嫌疑的面膜类化妆品进行针对性采样,共采集137批,检出非法添加33批、占抽样品的24.1%,非法添加物质均为糖皮质激素,发现新的非法添加物质2种22批,并发现多成分混合添加现象。表明面膜类产品非法添加风险水平较高且出现非法添加新物质的趋势。

“该监测结果反映风险水平并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但不代表市场整体质量状况。”他说。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介绍,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药物,在抗炎、抗过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在皮肤科广泛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疾病。他同时指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滥用糖皮质激素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赖维介绍,一些面膜违规添加了糖皮质激素,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效美白、锁水嫩肤的作用,在长期使用部位会产生红斑、灼热、瘙痒等刺激症状,毛囊炎,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还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如果长期使用,人体皮肤会产生激素依赖症状,停用后反而会加重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问题。很多患者在就医时整个面部涨红,发痒,稍微一晒,或者情绪激动,甚至生理期,都会加重病情。这就是典型的因使用糖皮质激素面膜而患上了激素依赖性皮炎。

2007年原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广东的调查还发现,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添加一些类似于氟轻松、地索奈德等新的添加物。而地索奈德暂无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根据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该中心一年内收到具有初步诊断信息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193份,其中,接触性皮炎1091份、占91.5%,主要来自护肤类产品特别是面膜、祛斑、防晒类产品。记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几家医院皮肤科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因皮肤过敏前来就诊的患者增多。

微商、电商等渠道成化妆品风险高发区

“微商、电商、海代、跨境电商等渠道,是当前化妆品消费热点和风险高发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副局长刘国光介绍说,面膜、美乳类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微商、电商等售卖面膜等化妆品,其实“大有门道”。记者采访湖南长沙一家化妆品企业的股东,据他介绍,他们卖的面膜化妆品,生产原料都非常廉价。一盒六片装蚕丝面膜纸的成本价格是1.8元,面膜液的成本价格不超过5元,外包装价格不超过2元;而这些面膜通过微商、电商等营销平台,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可达100多元。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一些成品面膜的批发价格非常低,购买10片面膜以上,每片面膜仅需5元。

这些价格翻了十多倍的面膜是如何销售呢?一位从事微商营销化妆品的业内人士介绍,公司在初期会招收很多一级代理,将面膜以每盒40元左右的价格批发给一级代理,一级代理则需要进货超过5万元。而一级代理再利用社交平台招募二级代理,二级代理再往下发展三级、四级代理,面膜价格也逐级加价。

这些面膜的销售对象往往是下一级代理的亲戚朋友,下级代理则会以“自己使用面膜的经历”在朋友圈中大肆宣扬。由于是熟人推销,亲朋们购买时顾虑较少。该业内人士表示,不止是面膜,有很多化妆品的销售都通过这种手段。

2016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查处网络传销工作的通知》显示,近年来,网络传销违法活动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购物、跨境电商等网络概念和营销方式的发展,打着所谓“微商”“电商”“多层分销”等名义从事传销活动屡见不鲜。

打击“鸦片面膜”需加强技术手段

针对面膜非法添加问题,刘国光介绍,广东省2013年开始在化妆品监管领域引入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2009》,到2015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化妆品安全风险监管模式的构建。新模式由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交流、绩效管理等四大体系组成,确立了政府主导风险管理、市场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安全风险治理结构。

不过,刘国光表示,根据广东省2015年监管结果,非法生产化妆品行为集“四非”风险(非法生产、非法添加、非法经营、非法标签)于一身且屡禁不止,尤其在祛痘美白祛斑和面膜等宣称功能产品非法添加风险突出。电商、微商等新生业态风险不断出现;监管部门面临技术标准滞后、监管能力不足风险;消费者安全常识缺乏、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不足的风险比较普遍。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熊慧瑜介绍,“目前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渠道是医疗机构,上报渠道比较单一且涉及产品种类来源有限。”

据熊慧瑜介绍,根据化妆品的使用特点,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创建了具有个人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功能的微信公众号,不但方便群众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还将定期推送化妆品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对化妆品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通过对化妆品的安全性监测,来收集公众使用化妆品导致的安全性数据,可发现存在的化妆品风险,并为化妆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个人如何防范“鸦片面膜”呢?赖维建议,大家不要“谈面膜色变”,面膜还是主流护肤品之一。购买面膜需认准正规渠道、口碑较好的品牌产品,还要根据自己的皮肤选择合适产品。出现问题,要及时停用,到正规医院就诊。(参与采写:徐祥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