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终落地 私家车不转变性质严禁做专车

作者:刘佳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7-28 18:08:00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记者 刘佳)网络约车新政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在几经延迟之后,交通运输部等主管部门对出行市场的监管政策终于敲定。7月28日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一度野蛮生长的网约车行业被套上监管笼子。

新政要求私家车不可以做专车,必须通过一定条件转变运营性质,才能转化为合法的网约车。

有数据显示,至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潜在市场需求达到1.1万亿元。当游戏规则明确之后,几大巨头又将如何重新分配蛋糕?

新政落地首个冲击波

早在去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就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但由于各种原因这项新政一直到现在才正式落地。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是,新政的出台正式洗白“专车”。《意见》将“专车”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未来出租汽车将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预约出租汽车。其中,巡游出租汽车即为传统出租车,可在道路上巡游揽客、站点候客,也可提供预约运营服务;而预约出租汽车即为专车,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接入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通过整合供需信息,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对此,业内分析表示,这意味着几大在线出行平台的专车业务正式合法化,但与此同时,私家车营运就成了“黑车”,新政将对于私家车从事的专车、快车等业务产生巨大“杀伤力”。

新政要求私家车不能做专车,必须通过一定条件转变运营性质,才能转化为合法的网约车。具体看,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7座及以下乘用车;(二)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三)车辆技术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由各城市主管部门具体确定。

对于滴滴来说,司机和车辆资源面临大量流失的可能性。新政提及,专车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需考核合格后发放《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对此,业内人士解读称,这意味着车辆性质必须变更,私家车严禁做专车。目前C2C平台上主流车辆为私家车,如果私家车一旦变成为营运车辆,用车成本将大幅提升。

此外,虽然目前新政并没有报废年限的具体要求,但“具体车辆标准和营运年限,由县市级交管部门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会永远悬在“私家车主”头顶。

现有几大专车平台优劣势大盘点

目前中国的专车市场主要存在B2C与C2C两种商业模式,前者以神州专车为代表,由专车公司提供车辆和司机,为用户提供专车服务,后者以滴滴为代表,由专车公司提供平台,匹配乘客和社会车辆及司机。

随着新政出台,C2C 模式提供的部分专车已经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过,虽然滴滴等C2C平台也试图探索专车合法运营,比如与传统出租车公司合作等,但正规资质车辆缺失将是最大劣势。

比如在今年4月,滴滴首次联手传统出租车公司上海海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尝试专车运作合规化,但首批试水投入的资源仅有500辆,相对于庞大的专车市场需求而言,确实杯水车薪。

除了投入资源太少外,也应该看到,即便联手传统企业是滴滴们探索专车合法运营的最便捷途径,但随着传统出租车公司开展自营专车服务,日后是否愿意与之共同分羹市场蛋糕还是未知数。

相比之下,神州专车B2C自营模式的优点凸显。

除了更符合监管规定,并且为监管机构所鼓励外,由于神州专车的车队和司机均由公司直接运营,能够实现对车队质量及司机服务品质有效的管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出行的安全性。所以,对于神州专车来说,经常见诸媒体报端的关于司机恶意骚扰乘客等恶性安全事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就曾如此比较两大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我们相信B2C模式是中国目前出行领域唯一靠谱的商业模式,我们觉得C2C这样的模式在中国不管是商业逻辑还是商业合规性方面都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