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奖牌榜反超中国的秘密:竟也是举国体制

作者:∨杨 来源:解放日报
2016-08-17 16:04:00

悄悄地,英国在金牌数上超越了中国。大家有些意外,英国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东道主红利”。奥运会一直有这样的现象,东道主都希望在主场有所突破,所以会大力发展体育,于是他们不仅当届奥运会表现出色,还会在下一届保持较高水准。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们一个叫做“UK SPORT”的国家高水准体育管理机构。有人按国内习惯叫他们英国体育协会。这个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投钱给英国那些有潜力有希望的运动项目,帮助他们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夺金拿牌。这些投入的钱都来自于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彩票收入。有人戏称英国的这种模式为“混合型举国体制”。

著名评论员马特·迪金森说:“我们投入资金,‘买来’奥运金牌。这样的‘买’是有价值的,是能够推广和普及这些运动项目的。”这种“举国体制”,也是英国人痛定思痛的结果。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英国在金牌榜上名列第36位。这样的尴尬成绩让英国人坐不住了,于是次年,UK SPORT成立,开始正式动用国家力量去资助那些优势项目在奥运中争金夺银。你看,谁说老外不在乎金牌?

英国这种模式因为只资助那些优势项目,所以就容易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像里约奥运周期内,自行车得到的资助达3026万英镑,赛艇2550万英镑,皮划艇2004万英镑,而在伦敦奥运会中仅仅赢得一场胜利的英国男女篮球队,想拿补贴就没戏了。

瞧,为了金牌,英国都用上了国家力量,那么为啥我国的举国体制还老是被批评呢?观点无外乎“花了太多钱”,“唯金牌论”等等。本届奥运会,我们与英国人大张旗鼓的“唯奖牌论”正好相反,大家很热衷于“非冠军”的淡定和欢乐。这当然是一种进步,我们乐于被运动员的个性和风格所吸引,但如果我们无视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背离竞技体育的规律,只去讲享受比赛过程,只去讲运动员个性,是不是也有点跑偏了呢?

英国人借鉴了我们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学学他们的经验。不论是举国体制,还是市场化体育,用成绩说话总不会错。(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