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国报:中国在减排方面并非“不作为”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4-08-06 08:54:53

【延伸阅读】

英《卫报》网站:煤制天然气给中国带来新隐患

2013-11-07 08:13:00

今日美国报:中国在减排方面并非“不作为”

  资料图片:这是2009年8月25日拍摄的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 英国媒体称,中国北方大片地区近日来都被创纪录的雾霾天气笼罩。这些雾霾极为浓重,甚至从太空都可以看到。随着危险的高污染在多地持续,情况已经非常清楚:政府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

  英国《卫报》网站11月5日刊登题为《中国减少雾霾计划可能加剧对水资源的压力并提高排放》的报道称,中国中央政府于2013年9月宣布控制空气污染的最新重大举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是,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则降到65%以下。

  报道指出,这项计划中影响最大的命令是禁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周围新建燃煤电站。计划提出的替代能源有比较清洁的天然气工厂,包括煤制天然气。但煤制天然气虽然可以减少释放的颗粒,却引发其他几种担忧。世界资源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项分析评估了煤制天然气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这种燃料对中国的水安全、生计和气候构成严重问题。

  世界资源研究所把政府批准的煤制天然气计划与全球水风险评估地图叠加起来。截止到2013年9月,提出建设的煤制天然气工厂有18家,年天然气生产能力为751亿立方米。分析显示,提出建设的工厂有多达75%将处于水资源高度紧张的地区。这些地区要么是在跟其他很多用户争夺有限的水供给,要么本身可用的水资源极少。

  报道称,这令人担忧,因为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过程要求大量的水:每生产1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需要6至10升水。相比之下,煤制天然气的平均耗水量是煤的18倍。中国计划在新疆和内蒙古等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建造的煤制天然气工厂全部投产后每年将消耗5亿至7亿立方米淡水。这几乎相当于该地区2011年工业用水量的20%。

  据报道,这18家工厂中的11家还需要应对中高度甚至高度的季节变化风险,即雨季和旱季之间变化无常的水供应。此外,这些工厂都位于缺少大型水库的流域。旱季时如果缺乏稳定的水源,这些工厂可能不得不减产甚至暂时停产。

  报道称,煤制天然气的高耗水量、对有限资源的高竞争和容易受季节供应变化影响的特点也对其他水用户构成问题。内蒙古就是一个直观的例子。北京将是第一个由煤制天然气供电的城市:根据一份政府谅解备忘录,北京每年至少将使用内蒙古生产的4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么多天然气需要320亿升淡水才能生产出来,而这些淡水可以满足内蒙古100万人口整整一年的用水量。因此,煤制天然气工厂建成后可能使工厂周边的牧民、农民、家庭和其他用户的水供给受到限制。

  报道指出,煤制天然气还存在水以外的担忧。煤制天然气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明显高于其他生物燃料,包括煤和石油。把烹饪、供暖和发电等功能综合起来看,煤制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高36%-108%。因此,迅速上马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中国的低碳能源战略来说可能是一种倒退。

  报道称,中国无疑必须继续采取重大举措减少颗粒物污染,但政府应当留意任何方案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煤制天然气发展明显带来与水和气候相关的风险。中国政府在能源规划过程中应当让更多的利益攸关方参与进来,比如水和环保部门。这有助于确保空气污染标准的实现不以水安全和低碳发展为代价。例如,水资源管理机构有一些宝贵的政策选择,比如对高风险地区采取更加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以及加强对工业取水和污染物排放的限制。

  报道指出,中国眼下处境棘手,需要在自然资源的限制和经济发展之间达成平衡。这意味着要避免像煤制天然气这类短期方案,而应当转向长期战略。毕竟水和能源安全都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

  订阅2014年《参考消息》赢取iPad大奖,立返手机充值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