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国中产阶级爱跑马拉松 称其为解压新方式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6-05-30 00:00:00

  马拉松始于一双跑步鞋

  至于跑走的装扮,受访者一致认为门槛很低,一双跑步鞋就可以开始。尽管生活中有绝少数人因为想要迎合某个小圈子里的人际关系而附和着跑马拉松,但不出自内心的奔跑,无法长久。

  郑添辉刚开始时,穿了一双羽毛鞋跑步,后来才添置第一双跑步鞋锻炼。现在,他有五个品牌共八双跑步鞋,再加上几件散热通风、防风防雨、适合各种气候的T恤,就可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跑步。

  “要是你有一个能检测心率和步数的运动表也不错,”他笑着说,自从戴上运动表后,基本上就没再换过手表。

  根据需要添装备

  杨云峰说,随着对运动的深入与理解,跑步者会慢慢考虑与自己的速度、体重、跑姿、赛道等相关因素的装备,尤其是鞋子。若是要跑山地马拉松,装备可能要更加技术化一些。

  他说,自己以前穿日本的跑步鞋,现在穿的是法国的专业越野跑步鞋。杨云峰透露,每双跑步鞋的一般寿命约为900公里,比较贵的是1500元一双。

  “当然要配备专业的鞋帽服饰,整身行头可能不便宜,但如果对成绩和赛事专业度要求不高,没必要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杨云峰说。

  身体力行做公益

  和杨云峰接触马拉松的故事不同,来自马来西亚的郑添辉(41岁,星木酒店管理咨询设计与工程策划项目总监)三年前大快朵颐吃着纸杯蛋糕时,被朋友数落不顾大肚腩后,才开始接触跑步。

  郑添辉告诉《联合早报》,2013年去朋友蔡敦明家做客喝下午茶,自己挺着个大肚腩吃纸杯蛋糕、喝咖啡的情景令主人颇为不解。蔡敦明当下就拉着不运动的郑添明去住家楼下跑步,可惜一公里都没跑完,郑添辉就上气不接下气。

  在好胜心驱使下,几天后的7月21日,郑添辉开通微信朋友圈,给自己制定了“跑100天”的计划。连续跑上100天的目标很快实现,但因为隔年太太患病需要他照顾,他遂停跑一年。

  后来经医生提醒,为了把快乐的正能量传递给康复中的太太,他重拾跑步,结合常年外出公干的需要,制定一年跑52个城市的计划。

  在上海时,郑添辉则和带他入门跑步的蔡敦明和同行张惠明组成“浦东三(跑)健客”,还把马拉松和各地美食风景联系在一起,把跑步的快乐分散出去,感染更多人。

  尽管跑步看上去和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有关,但是跑步后,郑添辉发现身心有了不同的感觉:“每当你跑一步,你知道更接近目标,又听到浦东三健客完成一个个赛事后带给别人更快乐健康的信息,这种开心的感觉很棒。”

  去年完成在52个城市跑步后,郑添辉也在太太的鼓励下,到澳门塔尝试蹦极跳,并尝试了跳伞等项目,从挑战不可能的经历中重新认识自己。他发现只要坚持做一件事使它成为习惯,它就能改变生活方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郑添辉把去年形容为他的“疯狂马拉松年”,他完成了三个全马、两个半马、两个铁人三项接力赛、一个25公里森林越野赛、一个16公里迷你马拉松,还有四场10公里跑。

  跑步之余,他开始组织义跑、设计制作100件T恤为工作中接触到的贫困学校募集1万元(人民币、下同)善款,供残障学生替换学校的灯泡等小设施。

  去年,郑添辉组建了集团工程协会和内部的慈善义跑公益,筹得20万元,还当上了中国酒店工程协会筹建委的执行主席,计划通过设计、培训、管理等,提升中国酒店业的水准。

  他认为,跑步让他明白恒心和毅力的重要,更驱使他去担当更多责任,无论是从行业本身还是做公益,都促进了凝聚友情和关爱等有意义的事。

  从认清目标、培养坚毅的性格,到更多担责和回馈社会,身为公关公司总经理的朱君伟(38岁)颇为认同,当很多个体积累一定的财富后,中国社会一部分人希望回归到更绿色、健康、环保和身体力行的践行公益生活,而不再是单纯地捐钱筹款。

  他说:“哪怕是在现代人匆忙的碎片时间里,用相对完整的时间去做成一件事,个人所获有时比付出更多一些。”

  身体力行比捐款更有意义

  今年4月,朱君伟第二次参加“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活动,12小时内走完50公里,为小朋友筹集善款,好让他们每天吃到更富营养的午餐。

  今年行走当天,刚巧上海遭遇春雷暴雨,一天走下来,朱君伟脚上起了七八个水泡,但最终完成的那一刻,他还是觉得通过自己的参与去促成一项公益活动圆满落幕,比纯粹捐款来得更有意义。

  “走完50公里靠的不单是体力,更是毅力。”他说,去年和其他三个伙伴同行,大家一开始都觉得没法完成,但是结伴行走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分享预防疼痛的膏药、风吹雨淋中吃冰淇淋、看风景、设定目标、拍照,相互发现了平时工作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人性另一面,对人际沟通和团队建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两年下来,支持他行走参与公益的朋友们,还给他的“小扑满”筹得6590元。每次50公里的暴走犹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竖起一块小小的里程碑,也让他获得朋友圈里不少的认可与点赞。

  朱君伟说,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方式可以完成公益,不一定要去完成一个马拉松或者疾步走。“不少公众只是根据各自的需要走步,一天走上一两万步,有的夫妻因为一起行走弥合了感情,有的多走路走出了健康,有的想到了解决事业瓶颈的出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